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出现在了市场上,手机中的APP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相当大便利,让沟通不再因为距离而受阻。但有时我们会毫无知觉的浪费大量的时间。
歇业在家,居家带娃的几年里,只想说,时间管理太重要了。
时间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精力管理,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
比起精力的开源(饮食、睡眠等),精力的节流同样很重要。
为了避免精力的无谓消耗,有两种App我很少使用。
第一种:视频类
视频有一个特点,它会调用视觉,听觉,情绪,思考等多个维度参与。
占用时间不说,更重要的是抢夺你的精力(注意力)。
所以,一定要把这些App的使用时间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
我个人的习惯是:
手机上没有抖音,其他视频类只有一个美拍。视频播放器的话,想看电影时下载用下,看完就卸载。
第二种:游戏类
从上学的时候,我就明白玩游戏会上瘾,而且很难做到“平衡”,所以就索性完全放弃了。
这样子的坏处是:少了一些跟别人的共同话题。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个坏处会越来越不明显。
但好处是,有了很多可支配的大块时间。尤其是在工作后,时间普遍稀缺,这种大块的时间太香了。
至于有些人说生活中总得有点快乐的、释放压力的事?
我的答案是:尝试下别的可能“成瘾”的事情(比如掌握某项技能),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
人还很容易掉入“精力不足”的陷阱。
比如有些人说:自己下了班很累,啥都不想干,咋办?
其实,下班后去学习充电,时间久了,和打游戏其实都是一样的。打游戏也不会就多么地放松,充电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累。
重点是让身体养成一个节奏,身体适应了这个节奏做什么都不会太痛苦。
我有几个朋友,一胎与二胎都是自己一个带,没有帮手,其实真的很难。
我曾经问道: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其实也无所谓坚持不坚持,日子一天天过,真的就是习惯了。
很多时候,起床后想想: 早上干点啥呢?吃饭午饭想想: 下午要干啥呢?
反而在思想斗争的过程中,精力就消耗了很多。
相信你身体内的生物钟,它是很强大的。
让身体养成一个习惯,自然水到渠成。
巴菲特非常强调,要把自己的目标变少。
因为“什么都能做”“什么方向都是好方向”是很可怕的状态。
这意味着什么都不愿意舍弃,最后一定会什么都做不好。
举个例子。很多人每年的计划都一样,有3个:阅读/健身/学习。但每年都完不成。
如果这几年,每年只做一件事,这三年也能把事情完成得挺好的了。
而对于每天上班8小时的人来说,在这一段时间内实现一个业务上的进步,再实现一个工作以外的进步,就很棒了。
扎克伯格也说:时间常有,时间在于优先。
说得是差不多的道理。
比起有所为,懂得有所不为也挺重要的。
我有一段时间处于极端“充实”的状态,然后就病倒了。好几天根本没状态,“一朝回到解放前”,很讽刺。
现在我的生活有了很多调整,比如:
以前跑步的时候,我会听书。后来我就不听了,也不听音乐,直接放空。
脑子里会自动飘过很多想法,比如今天做过哪些事,比如一些想不明白的事突然想通了。
在一些事情上不必计较,让时间溜走感觉挺好。
我很喜欢这种“浪费时间”的状态。
生活本就该有一种节奏,快慢、快慢、快慢,而不是一直快快快快。
反而,现在很多“时间管理App”,会把时间分成很小块,比如以10分钟为单位。
下载之前,你可以想想:它是会你管理时间,还是制造焦虑?
还是那句老话吧:很多事情长远来看,慢就是快。
生活可以很充实,但最好不要很紧绷。
减少app的使用,养好精气神,真实的爱自己。
现在很多软件为了提高自己的使用率,会经常给我们用户推送一些信息。
如果这个软件在你的手机里每天都会给你推送信息,就会让你觉得非常烦躁,也会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有些软件如果是你经常不用的,那就证明这个软件对你的生活并不是很重要。为了避免自己被消耗,应该把不需要的app彻底删除,不常用的app,也卸载了,需要时再下载也很便捷。
放下手机,生命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