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学习常规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校规班规,规范学习习惯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开学第一月定为常规管理月,开学第一天实行推门听课,开学第一周班会为常规管理专题班会。
制订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走,集会做到快静齐,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大声喧哗。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与讨论,作业认真及时完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6S管理进校园,保障学习常规
学习常规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寻找提高学生学习习惯的规律,学校实施多大力倡导6S精致管理,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中,我们 “三教合一”,即:学校一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各学科也渗透养成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具体我们是这样做的:本学期,学校为每位同学配备了储物柜。学生一到校,就按照学校一日生活流程,立刻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书本只有昨天晚上的作业和当天按课程表上课的书本,其他书本整齐地放在桌洞里)书包、水杯放到储物柜里,书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整齐放在桌洞的左侧,彩笔放到桌洞的右侧,文具盒统一放在桌面一角,周一、三、五拿出语文课本进行早读,周二、四读晨诵,除值日同学,其他同学一到校就读书。下课后,再按要求整齐6S好自己的物品,离开座位必须要把板凳放到桌子内侧。班级卫生区实行划片管理,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田。
学校一家庭相结合。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由校长、班主任讲6S精益管理的方法,并发放护照、家庭一日生活流程,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和收获,帮助每个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护照上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图案,都凝结着学校的文化,讲述着学校里那些温暖的人和事,将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贯彻落实到方方面面,从起床、洗刷、就餐;到上学、入校、上课;再到放学、午休、晚睡的明确要求,为同学们树立了一个生活与学习的“标尺”,只要严格按照此标准去做,就能养成自理、自立、自律、文明的良好习惯。使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学校一社会相结合。过去,教材就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才是我们的教材!实验小学一直提倡研学,鼓励孩子们走出封闭的居室,汲取整个世界的营养来充实自己!本学期,在家委会和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到处都留下了孩子们研学的足迹。
三、教师以身示范,落实教学常规
坚持教师三分钟侯课,学生一下课就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语文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数学坚持课前听算练习,其他学科坚持训练相应的教学常规。课堂因学生的积极参与而精彩,生命因老师的深度引导而丰满。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思维碰撞课堂改革,学习课堂教学的新理念,紧跟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现代教育步伐,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塑造公民课堂。其中我校高传芳老师将思维碰撞课堂的两种对话反馈方式、学业纸的设计、课堂嵌入式评价方法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让老师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思维碰撞课堂的认识,了解了思维课堂的特色之美。坚持领导每日巡查制度,监督学校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
四、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学习常规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为及时肯定、奖励同学们的良好行为,学校开展了“争章创星”活动,设置了基础奖章学子星,其次再设置学士星、硕士星、博士星、博雅小院士四类不同级别的奖章。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进行学子星的评比,定期兑换学士星和奖品,以一学期为周期,每个学生累计10个学子星。可以到“博雅轩”兑换一枚学士星;累计5枚学士星可兑换一枚硕士星;累计4枚硕士星可兑换一枚博士星;累计3枚博士星可兑换一枚博雅小院士奖章。同学们在《家庭一日流程记录表》所得的星星也可兑换奖章,每20个星可兑换基础章。通过争章创星活动,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定期开展作业展评活动。假期主题作业展、常规作业展、特色作业展、研学作业展、读书活动汇报展、午写作业展、生活化写作作文展等等,异彩纷呈,遍地开花,助推学习常规的落实。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只要我们“教”与“学”的常规落实到位。很多上课老师“目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心中有智慧。”努力秉承着“尚于至善 守于博雅”的办学理念,我们的学习习惯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