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稀土?
稀土是一组金属的简称,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从18世纪末叶开始陆续被发现,共有17种,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15种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
稀土有什么用?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石化、冶金等众多领域。几乎每隔3-5年,科学家们就能够发现稀土的新用途,每六项发明中,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
1 镧用于合金材料和农用薄膜
2 铈大量应用于汽车玻璃
3 镨广泛应用于陶瓷颜料
4 钕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材料
5 钷为卫星提供辅助能量
6 钐应用于原子能反应堆
7 铕制造镜片和液晶显示屏
8 钆用于医疗核磁共振成像
9 铽用于飞机机翼调节器
10 铒军事上用于激光测距仪
11 镝用于电影、印刷等照明光源
12 钬用于制作光通讯器件
13 铥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肿瘤
14 镱电脑记忆元件添加剂
15 镥用于能源电池技术
16 钇制造电线和飞机受力构件
17 钪常用于制造合金
战斗机引擎需400公斤稀土(如F-35);新能源汽车电机需1-1.5公斤钕铁硼磁材
稀土资源拥有情况
排名 国家/地区 储量(万吨) 全球占比 主要矿区特点
1 中国 4,400 48% 内蒙古白云鄂博(轻稀土)、江西赣州(重稀土);中重稀土储量占全球91.7%。
2 格陵兰岛 3,850 42% 重稀土占比超40%,开发成本极高(气候恶劣)。
3 巴西 2,100 23% 东部沿海独居石矿,受亚马逊雨林环保限制开发滞后。
4 俄罗斯 1,200 13% 科拉半岛轻稀土为主,冻土开采技术落后,运输成本高。
5 印度 690 7.6% 西南海岸砂矿,基础设施薄弱,依赖蒙古资源合作。
6 澳大利亚 570 6.3% Lynas矿(全球第二大矿),轻稀土为主,环保争议大。
7 美国 180 2% 加州芒廷帕斯矿重启,但加工技术依赖中国,环保成本高。
全球产量格局(2024年)
中国:产量26.9万吨(占全球69%),主导全产业链。
美国:4.3万吨(15%),芒廷帕斯矿满负荷运行,增量有限。
缅甸/澳大利亚:合计占16%,但冶炼环节仍需依赖中国技术
稀土资源的全球分布高度集中,中国凭借储量垄断+技术壁垒+全产业链优势占据绝对主导。短期内,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供应链因环保、成本、技术短板难以突破;长期看,格陵兰岛与深海稀土可能重塑格局,但中重稀土的不可替代性仍是中国的地缘政治王牌。
中国为什么那么强
1、储量绝对优势:
中国稀土储量约4400万吨(以稀土氧化物计),占全球总储量的30%-35%,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轻稀土(如镧、铈):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全球最大轻稀土矿,储量可满足全球数十年需求。重稀土(如镝、铽):南方离子型矿占全球重稀土供应的90%以上,是精确制导武器、量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的必需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
2、分离提纯技术垄断
中国掌握稀土元素高效分离的核心技术,如“非平衡离心萃取技术”可实现17种元素纯度达99.9999%,单条生产线可处理20种不同成分矿料,而美国设备仅能处理3-5种固定配比原料。
全球90%的稀土氧化物分离产能集中在中国,即使美国、澳大利亚拥有稀土矿,其精矿仍需运至中国加工(如美国芒廷帕斯矿)。
3、专利与设备主导权
中国拥有全球60%以上的稀土冶炼专利,主导多项国际标准(如稀土纯度分级)。稀土离心萃取机专利占全球90%,相关技术被列为禁止出口项目。
4、环保与成本控制
通过规模化生产,中国稀土分离成本仅为西方国家的1/3-1/2。江西赣州研发的“稀土矿山生态修复5G智能系统”将综合回收率提升至92%,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8%。
甘肃金昌的固废处理技术将每吨废渣成本从3000元降至200元,废渣转化为建筑材料。
5、产业链整合
通过国家稀土集团整合6大稀土基地,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和出口配额制度,防止资源贱卖。2024年政策升级,将进口稀土矿纳入配额管理,进一步集中供给格局。
17所高校设立稀土工程学院(如中国矿业大学全球排名前列),9个中科院研究所专注材料应用研发,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体系。
控制全球87%的永磁体市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专利覆盖全部技术路线。终端需求反哺上游:中国在电动汽车、机器人等领域产业化加速,进一步巩固稀土需求端控制力。
相关概念股
一、资源主导型龙头企业
北方稀土(600111)
核心优势:全球最大轻稀土供应商,掌控白云鄂博矿60%储量,轻稀土开采配额占全国52.5%,冶炼分离产能全球第一。
近期动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882%~2014%,与华为合作开发稀土永磁电机,三季度稀土精矿价格环比上涨1.5%。
中国稀土(000831)
核心优势:中重稀土整合平台,控制国内70%中重稀土配额,全球镝、铽供应市占率超80%,分离纯度达99.999%。
业绩亮点: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环比扭亏为盈,江华姑婆山矿重稀土占比38.5%。
包钢股份(600010)
核心优势:白云鄂博尾矿库稀土氧化物储量1382万吨,稀土精矿协议价上调至3.8万元/吨。
产业链协同:北方稀土核心精矿供应商,受益于精矿价格连续四个季度上涨。
盛和资源(600392)
核心优势:全球化布局,海外权益储量占比超40%,稀土回收料产能5000吨/年,轻/重稀土业务一体化。
业绩表现: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78.09%。
广晟有色(600259)
核心优势:广东唯一合法稀土采矿权企业,中重稀土分离技术领先,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为盈(预增3.7亿元)。
二、磁材与深加工技术企业
金力永磁(300748)
技术壁垒:全球风电永磁材料龙头,晶界渗透技术实现低重稀土量产,特斯拉/比亚迪核心供应商,墨西哥基地推动海外收入占比超30%。
业绩弹性: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暴增331%。
宁波韵升(600366)
应用领域:消费电子磁材龙头(苹果TWS耳机马达市占率超30%),新能源汽车主驱电机市占率25.3%,机器人关节电机核心供应商。
业绩爆发: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8724%。
中科三环(000970)
技术领先:全球第二大钕铁硼生产商,高磁能积产品(50MGOe以上)占比超50%,客户覆盖特斯拉/丰田,纳米晶稀土永磁技术国际领先。
正海磁材(300224)
差异化战略:稀土永磁出口欧美核心企业,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占率15%,通过技术降低镝、铽用量,适配800V高压平台。
英洛华(000795)
双轮驱动:稀土永磁+电机业务协同,工业机器人磁材订单增长50%,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进入送样阶段。
三、新兴技术及战略材料企业
安泰科技(000969)
前沿布局:全球唯一量产聚变堆钨铜偏滤器企业,耐高温性能达2000°C,中子屏蔽材料市占率70%。
东方电气(600875)
核能应用:核电站压力容器市占率30%,推进聚变-裂变混合堆工程化,交付周期缩短30%。
厦门钨业(600549)
深加工优势:中重稀土分离产能8000吨,永磁材料毛利率32%,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供应链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