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货币制度
如果没有货币,则成了物物交换,要求交易双方欲望的双向一致性
21.1 货币的含义
货币在经济中的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财富这个词指所有价值储藏手段的总量,包括货币和非货币资产)
货币的流动性最大,股票债券流动性较强、房子油画等流动性较弱
货币种类:商品货币(有内在价值,如黄金、香烟),法定货币(美元)
货币量(货币存量):通货、活期存款、支票……
21.2 联邦储备体系
美联储类似于“中央银行”,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充当最后的贷款者(贴现率,即贷款的利率,高则抑制银行贷款,提高准备金,减少货币流通总量),二是控制经济中的货币量
控制方法是——买卖政府债券,从公众手中买债券相当于增加货币供给;把债券卖给公众相当于减少货币供给。
21.3 银行与货币供给
如果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所有存款,银行就不影响货币供给,此时准备金率为1。
当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时,准备金率小于1,银行创造了货币。
第二种情况,经济只是更具流动性,但是经济并没有变富。
(银行会规定法定准备金)
货币乘数 = 1 / 准备金率 。 货币乘数 × 存款数 = 货币供给总量
21.4 结论
联邦银行控制货币三把斧:1.买卖政府债券;2.设定法定准备金;3.设置贴现率
美联储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是不完全的 ,受到储户和银行家的影响
还有联邦基金利率,表示不同银行之间借款的利率
第22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2.1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价值,与物价水平互为倒数
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
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货币供给变动对真实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 (还是强调,长期中才是这样)
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也可以发现,名义GDP = 货币流通速度 × 货币量
大多数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V)是保持不变的
此外还可以发现真实GDP(Y)主要有要素供给和生产技术决定,由于货币是中性,并不影响产量
最终 M 增加,P增加 ==> 增加货币导致通货膨胀
费雪效应
真实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 真实利率一般不变,所以通货膨胀率一般跟着名义利率一起上涨。
22.2 通货膨胀的成本
皮鞋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带来的成本
菜单成本:频繁调整卖出价格带来的成本
混乱与不方便:计价单位变动造成一系列变化的成本
税法非指数化:收税没有考虑通胀,更少的人愿意储蓄投资的成本
……
总而言之,通胀就像税收一样,给人们改变自身行为来规避纳税的激励,而激励的扭曲给整个谁会造成了无谓的损失。上面讲的种种成本都是税收影响下,人们做出额外的行为带来的成本。
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通货膨胀率指标,前面一章讲了政府如何调节通胀,后面一章讲了其和物价的关系。整体来说温和的通胀是正常的,长期来看是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但可以提高名义(难怪以前好奇为什么每年GDP都可以增长差不多的百分比)。另外通过通胀得到的钱要知道那不是你凭实力得到的,就像校招起薪每年加一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