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烧中思绪漫游

上午处理完紧急工作,下午继续对着电脑忙碌。不知从何时起,感觉浑身发冷,明明已穿了打底衫、毛衣、大衣,却仍止不住打颤,呼吸也渐渐急促——我意识到,自己大概是生病了。

最近持续熬夜,压力也大,加上十几年的外耳炎反反复复,在疲劳与压力的夹击下,炎症似乎更严重了。不知道是不是也因为前几天吃了螃蟹,毕竟那是“发物”。

工作上虽辛苦,但也有欣慰。业绩在努力中渐渐提升,新客户的开发、老客户的维护,都慢慢有了起色。我默默为自己打气:有信心,才有执行力。付出终有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始终是我的人生信条。

我常想起那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多年职场经历让我明白,面对困难,我们永远有选择,也永远有值得行动的方向。做好当下该做的事,结果就交给未来。这大概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真意吧。

下午一位老客户主动联系我,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销售线索。我再次体会到,真诚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当你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自己反而成了受益者。真诚,仿佛是命运赐予我们最睿智的品格,总在未来的某处,埋藏着不期而遇的回响。

母亲总心疼我小时候没人带,吃了不少苦;领导则说我有着强大的毅力。这份毅力,是生活给我的磨练,也是母亲无声的传承。在我记忆中,母亲眼里从没有“困难”二字,她总是默默承担一切,从田地到家事,从照顾我们到对抗病痛。

可我不禁自问:既然有毅力,为什么改不掉抠耳朵的习惯?为什么没能练就一项出众的技能?难道我的毅力,也只流于表面?或许是因为生活太过随性,目标不够坚定,日子便在指缝中悄然溜走,像踩着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但过去已无法重来,自责也无益。想起小时候,虽没考上名校,却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虽不是母亲的骄傲,却也尽力做她的帮手。如今想来,降低标准也无妨,此生若能做一个平凡的、善良的人,就已足够。

姐姐身体弱,弟弟年纪小,母亲的精力大多分给了田里的庄稼、家里的琐事、生病的姐姐和幼小的弟弟。我不忍看她再为我操心,尤其当她胃病发作、疼得蜷缩在床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分担一点家务,多照顾一点弟弟。

我知道她深爱我们,即便自己累倒,也不愿让我们下地干活。和许多同龄人相比,我和姐姐其实算是被呵护着长大的。母亲的爱,早已化作一种无形的力量,融进我们的骨血里。正因如此,如今在照顾母亲这件事上,我和姐姐都义无反顾,只愿她的晚年能少些病痛,多些安宁。

从医院回来,弟弟做饭,姐姐出门接我。即便发烧到39度,浑身无力,我仍坚持为母亲擦洗。很多人都惊讶,我这个看似柔弱的小个子,哪来这样的热情和力量。或许,这就是外柔内刚吧。

小时候我爱哭,一句重话就能让我掉眼泪。毕业时,同学送我一句话:“生活不相信眼泪。”我记住了,也在生活中慢慢体会——也许是命运的磨砺,也许是姐姐从小告诫的“要自立自强”,一步步塑造了今天的我。

我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所有付出,我都无怨无悔。是的,无悔。公司年夜饭上做游戏,要我表达最想说的两个字,我说的就是“无悔”。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所付出的努力,最终都回馈了我自己。感谢生命中那些伸出援手的贵人,是他们一次次的善意,让我始终相信世界的温暖与美好。我也庆幸自己交到了一辈子的朋友,每当想起她们,心底总会泛起柔软的涟漪。

母亲给我取名“爱”,也许正是这个字,成了我穿越荆棘的护身符。

我始终记得那个站在荷塘边的十二岁女孩,面对一池清香洁白的莲花,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与宁静。那一刻,她多想时间永远停留——她幻想自己化作一朵莲、一片叶,在风中轻轻摇曳。

而那缕淡淡的荷香,似乎从未散去,一直弥漫在我往后的人生路上,为我拂去心间的尘埃。

我爱《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像是为我而写的座右铭。我希望自己也能活得干净、坦荡,保持外表的整洁与内心的宁静,每一分钱都挣得心安理得,保持独立的人格,做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如今,走过五十年春秋,我可以坦然地说:我无悔。

那些让我流连的花草,命运赠予我的礼物——我善良、可爱、多才多艺的女儿,我多想能多陪在你身边……

而现在,我头疼,发烧,浑身无力。但我仍想借这一点病中的清醒,对自己说:唤醒那份毅力,戒掉抠耳朵的习惯吧。往后余生,在爱家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