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开女儿杨萍身上的鬼族生死诅咒,考古教授杨加林多次涉足与鬼族相关的传说之地,找到了九层妖塔,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开女儿身上的魔咒,电影最后杨萍被鬼族控制变身为shierly,之后被胡八一给杀,教授本人也失踪。
1
看中国的人情情节再也看不出当年的感觉了,因为信息量多了,复杂了,那种复杂不是情节本身变得复杂了而是你可以联想和参考的信息变多了,可以体会到的情节之外的东西多了,失真了还是失真了?
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电影《九层妖塔》里带给我的感受之一是:人情味不足。不止是演员之间的相互情感输出不足,(这也许是因为电影故事的情节是探险),针对生与死诠释时候的人情流露也欠缺真实感,因此它没有在某一个瞬间带给我肉麻和震撼的感觉,没有在某一段时光里引起我的共鸣,而这些却恰恰是使观众维持注意力的东西。
可能我算得上一个创作者吧,因为我也创造过作品,比如一些诗歌(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就是一些碎碎念、一些文字的堆砌而已算不上诗)。所以我知道创造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但我更知道它很可能是一个唯心的过程。
所以,这些现象就会很容易理解,比如有的作品很难懂,有的作品很难提炼出一个主题,甚至还有的作品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作品。
也许真的是一些作品只有它的创作者自己才能完全理解,而旁观者可以称他为——自嗨。可如果真的无一人能懂的时候,那创作者把它分享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除非,你是真的不想让别人完全懂,不想说得那么直白,不想轻易就越过心里的那一道坎儿。
或许有的电影就是这样,它们只是代表了一些唯心的创作过程。
2
在王子墓里,馆长对胡八一和死胖子(胡八一的发小)说了一句颇具深意的台词(我自为的台词),“你看到的生,不一定是生,你看到的灭,也不一定是灭。”
本来电影里的一些情节会引起观众的某种情感反应、情节里的某句台词会引起观众的思考,但这句让我感觉很大、很有思考价值的台词并没有带给我什么启发。
对,我真的没有思考出个所以然来,但它好像也不是唯心,不是创作者不想让你懂,因为电影的故事改编自小说,而一些小说就是会有一些很大的句子出现,这些句子让你一瞬间感觉很深奥,但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所以,看完之后我有点失望,因为这部电影不是我想写的影评类型,或者换一种说法讲,这是一部不太适合写带有情感属性类影评的电影。但我还是有不少感想在里面,尤其是对于好电影的一些个人见解我觉得拿出来晒晒应该还是能博得一些喝彩的。
我觉得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应当至少能体现出5个特点:有一个清晰的故事主线、有一个或多个主题、情节连贯性强、人情味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是从理性的角度讲,如果从感性的角度讲我觉得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你专注地做一个旁观者、痴迷地做一个非旁观者。
在我看过的电影里面,给我印象深刻的电影往往是这样的:在故事结尾或者是在故事结束之后,它会让我觉得还有太多需要思考、太多值得感慨的点、甚至有的会让我重新思考某一个概念。而这部电影里,我没有完完全全地沉浸在其中,哪怕是几秒钟的时间。
3
如果电影评分是五星制的话,我给《九层妖塔》二颗星,其实本来只有一颗星的。
1没有太多吸引旁观者保持专注的连贯性以及沉浸其中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的小情节。
2电影采用结尾独白揭秘的内容呈现形式,但我觉得这却是它最让我感到尴尬和看不下去的地方之一。很想说:开头的情节烂,都有点看不下去的冲动。另外,一开始留的谜团如果你看不到结尾的话,你会一直糊涂下去。但是让你糊涂,让你看不懂还好吧,也许会让别人觉得这电影逼格太高,我欣赏不了,没关系巴拉巴拉。但是,我实在不欣赏它揭开旁观者心中疑问的手法——独白,因为我比较喜欢由启发到思考式的解惑手法,至少它不会让人感觉到是在陈述一个真相。
3围绕主题和台词再审视这部电影时,你会意识到几个关键词:生、死、永生。但整个电影故事里杨加林老婆的死、1979年昆仑山敢死队队员的死、749小队队员的死、馆长讲的颇具深意的台词“你看到的生,不一定是生,你看到的灭,也不一定是灭。”、杨萍的死中似乎也没有暗含关于生死的一些新意。
4我没找到一些由电影折射出的现实意义,就连“......我们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化为火焰......”这句话我也只是想到了:那个时刻就是现实中的死亡,一个生命的终结。
“也许是我太挑剔了。”在我给出这些实质性的文字评语之后,我内心这样想。直到我知道了那段独白并反复看了一些我觉得不怎么好评的情节之后,我觉得一些地方还是能说得通的。
独白里有一句话,“我只知道他太想救我了,......”,这是杨萍死后电影中杨萍的内心独白,她是这样描述她的父亲的。
它仿佛如一个万能理由一般一下子提升了我的容忍度,开头的一些突兀性因为它也有了一些似乎合理的解释。
其实我感觉我是有点接受不了:在敢死队逃命时,杨加林生硬得将胡八一和杨萍往一起凑、逃命的时候用绳子把他俩故意拴在一起的故事情节的。
还觉得有点生硬的是:在面对已经将传说中的魔都给埋没的雪山时,胡八一的一句台词“我感觉我来过这里。”
直到隔了一天,当我开始完善这篇影评之前,我刷了会朋友圈,结果刷出一个印象深刻的词语:换位思考。它又一次提醒了我,可能是自己太挑剔了,我要冷静思考、冷静发言,所以加一颗星。
太挑剔的人也许是不懂得换位思考,也许是从没质疑过自己的本能反应,所以才要自省,要用心感受,甚至要在某些值得的时刻听停一下,试一试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