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逗逗,图片:摄图网
原创作品,抄袭搬运必究。
01.
父母的眼界,真的能决定孩子的起跑线吗?
我一个朋友,她的妈妈,只是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农村家庭妇女,却把3个孩子培养得很成功。
我朋友是家里的老大,她是大学教授,她的妹妹是律师,她的弟弟是IT工程师。
他们读书那阵子,家里穷得叮当响,但妈妈秉持着“读书改变命运”的简单理念,砸锅卖铁,也要供3个孩子读书。
当年,她妹妹专科毕业的时候,说还想再读个本科,她妈就一句话:好,妈供你!
妈妈受尽白眼,千辛万苦,才借到了妹妹的学费。
那个年代的人,可能觉得学一门赚钱的手艺谋生才是正经事吧,对于她妈妈的做法嗤之以鼻。
妹妹本科毕业的时候,想考律师资格证,竞争力太大,没考上。
她妹妹跟妈妈商量说,还不想上班,想自己复习一年,争取再考一次,她妈说行!
第二年,妹妹很争气,一次过A证!
而也就在妹妹考证的那年,刚好朋友的弟弟读大四,说不喜欢他的本专业,想去学IT。
她妈妈也真的是竭尽所能支持孩子的愿望,拿出了全部的家底——2万块钱,让他学他喜欢的java!
即使接下来的3月,家里没得吃肉,只有一天三顿的白粥和咸菜,妈妈也没有丝毫的后悔。
现在啊,朋友的妈妈也退休了,日子过得舒心了,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了。
3个孩子有出息,经常一转账就是几万钱的生活费给妈妈,让妈妈去旅游团出去玩,买高档的化妆品给妈妈护肤,只要妈妈开心就好。
妈妈的眼界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她让孩子的未来多了新的可能性,看到了诗与远方。
而不是像身边的其他女孩子一样,早早嫁为人妇,为了生活苟且着,忍耐着。
02.
另外一个朋友,如今在语言这个行业,也混得风生水起,时薪几千到几万不等。
这一切,得益于他爸爸的“强势引荐”,让他接触了英语。
在他小的时候,他爸爸有一个修单车的档口,偶然认识一个会讲中文的老外。
修完之后,他不收人家修车费,说:“你方便的话,跟我两孩子说说英语好吗?以后你的车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免费帮你修!”
那个老外刚好是老师,看两个孩子也是活泼可爱,于是,便去了朋友家,和他们兄弟俩用英文聊天,纠正了他乡土味的发音方式。
后来,老外还介绍一些外国人组织的活动给朋友。
就这样,朋友学英语的兴趣慢慢萌芽了。
有了学英语的氛围,加上经常练习,进步突飞猛进,老师也经常表扬他,给了他很大信心。
他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生涯,强调一所好的学校,成为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当年,他爸妈不顾旁人的闲言碎语,硬是供兄弟俩去师资力量好的高中读书。
深知父母赚钱不易的兄弟俩,在学校里卯足了劲读书。
后来,他考取了985的大学,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入职了500强企业。
读书,最后也真的是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现在从事的工作还是与英文有关,并且把这条路越走越宽,有了更好的平台。
03.
说说我自己的吧。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但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一直被爷爷奶奶灌输:“读书好,才能出人头地”的想法。
虽然我只是读了一个二本,但是起码没有像一些同龄人一样,早早辍学,早早生儿育女,为了生活而不得不精打细算。
起码,在我的认知中,我知道了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在我的规划里,我也一定会让我未来的孩子,接受教育,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谢谢爷爷奶奶对我的教育,让我知道穷不可怕,怕的是你人穷志短。
什么是学区房?就是有前瞻的教育理念,有眼界的家长前辈,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
04.
今日话题:
你的父母,是否在教育和读书的问题上影响过你?
你的读书生涯是什么样的?
欢迎留言分享~
-END-
作者:逗逗,网易认证情感达人,微博签约自媒体,专注两性情感。
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私聊逗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