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传习录26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不执著于该接受还是不该接受,而是看是否符合道义、符合良知,就如孟子接受宋、薛的馈赠而不接受于齐,皆适于义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主题应该就是因材施教;学校现在的快班、慢班应该就是典型代表。

读书的目的在于什么,不在于记得,不在于晓得,而在于明得自家本体。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从古至今的战争,有太多“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故事,有了他们的牺牲,民族才得以独立,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但在其中亦有贪身怕死、卖国求荣之鼠辈,违背天理,苟且偷生。

学问的灵魂就是致良知,致良知需要下功夫,什么是功夫?阳明先生说“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事事去人欲存天理,时时存天理去人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10,685评论 0 15
  •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人生启迪...
    不忘初心砥砺前阅读 3,624评论 0 0
  • 昨天,气象局发布了帝都高温预警信息。这次终于预报准确了。这几天,天气炎热的很想像小狗一样伸出舌头呼吸。 恰逢赶上今...
    木鱼78阅读 1,521评论 1 0
  • 摘要:最近需要重写材料入库系统,也就是把功能全部重新实现,为了开发和实施方便,决定将配置一个开发环境,Server...
    乱蓬头199302阅读 3,1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