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城南旧事录 id:gh_4f2a20ace859。分享生活在每个角落的故事。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把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有人说不想被过往人关注,但又舍不得删掉。
也有人说想要保留一丝神秘感,不希望被陌生人看到过去的自己。
关上了我们的过往,关闭了我对你所有的念想。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
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对2000多名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60%的志愿者选择“三天可见”功能,他们认为这个功能可以很好的减少一些麻烦。
工作的忙碌,生活的乏味,越来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但离开朋友太久,反而会想着看看别人的生活趣事。
就像一个人离开了某座城市,时隔多日,就想要回去看看,去寻找曾经的记忆。
就像那句话,念旧的人活的总像个拾荒者,不动声色,却满心澎湃。
前一段时间,和朋友见面聊了会,我们就在想去哪吃饭。朋友说他知道一家店,听说还不错,记得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打卡。等他点开朋友圈,却只看到一条横线,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有一种满腔热情被硬生生堵在胸口的挫败感。
他们说,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是内心戏特别足的人。
因为朋友圈不再是“私域”,而是一个公开场合。
很喜欢村上春树的一句话:人生而孤独而无法相互理解,所谓交流只不过是互相寻求安慰。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吧:发朋友圈之前小心翼翼地觉得自己的内容不好,担心被人嘲笑或者是吐槽。
更害怕的是发完之后没人关注也没有人点赞评论。
到了最后,就选择将朋友圈设置仅三天可见,因为不管发了什么,三天之后都会归于空白。
害怕被无关紧要的人打扰,又担心真正在乎的人看不到。
想起记者问蔡康永:怎么看待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
“看一下我们的朋友圈,就知道我们为了要营造那个给别人看的橱窗,压抑了多少自己。”
你要知道,人总有那么一个时刻特别想要表达自己,但是如果过了那个时间的话,又觉得当时的表达可能不合时宜,然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而三天可见就给了自己一个审视自我的机会,放下过去的自己,然后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其实很多时候,朋友圈是一个看似热闹但实则又很冷淡的地方。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发现有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或许并不是因为他拒人千里,而是他更希望你慢慢走进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