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会选择的人。
最近又被验证了。一个月前,我打算要去学校的订单班,前两天,我简历都写好了,老师也帮我看了下,提出了些意见。就在昨天,订单班的线上报名,我却没有去。
订单班就是一个可以毕业之后去银行工作的机会,对于我们这种大专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毕业就可以去自己应聘成功的银行上班。
它真的是个好机会啊,但其实我不是那么喜欢金融。
今早,一个同学发消息给我,「高数还在学吗?」
我已经好久没学了,其实在他跟我讲专升本的时候,我的冲动只有一点点,自学了一周,就再也没管过了。
我也知道学历的重要性,但我不想再读两年的书,家里的现状也不允许。
「 去银行好,毕了业就能上班 」
「 提升学历好,以后好找工作 」
这两者是不能同时选择的,也就是说选择其中一个,就必然放弃另一个。
其实还有第三个答案:都不选择,另谋出路。
想要比前两个选择最终得到的结果好,那么就要付出更多。
其实有很多原因,但此时此刻,我只想追随内心的那个想法。
02
在哈佛商学院给学生的告别演讲上,某教授分享的一个关于她儿子的故事:
有一天,我的儿子问,「你总是告诉我,要做那些他自己怀有强烈热情的事情,但如果,我对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感受不到那种狂热,该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在你今后的人生中需要做很多选择:做什么工作,读什么专业,住在哪个城市。如果在每个分叉路口的时候,你都选择了那些自己更感兴趣的、让自己兴奋的、能激发你的好奇心的,你就会在下一个分叉路口继续选择让自己更喜欢的,在下下个路口继续选择你更喜欢的.....当你一直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天你会醒来,认识到:你正在做着自己真正怀有激情的事情。」
如果,你问我狂热是什么?我也答不上来,我好像没有那种感觉,对一件事物热爱至极。
其实狂热的感觉其实就是人生中一些对待普通事情选择的态度:感兴趣的、让自己兴奋的、更喜欢的、沉浸其中的……
我们的一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就可以了,内心的欢喜更值得。
特别喜欢电影《怦然心动》中的台词:
03
选择是常态,是我们拥有的权利。
五四青年节的时候,B站上有一条视频《后浪》火了起来,视频里,何冰老师对年轻人说,「你们拥有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我们真的好像比我们的父母辈要拥有很多选择的权利,职业多样化、兴趣广泛化、大众的观念也慢慢在变化。
拥有选择的权利,那就要去使用它,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不会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吴军在《见识》当中一段话:
「很多时候,我们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或许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也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不得不承认,时代的发展如此之快。「诱惑」铺天盖地,吸引着我们。
也许今天还在种田的老伯伯,明天就开始拍起了短视频;拍短视频的同时又看到了带货的兴起……
选择太多,分散了精力,总会有一部分做得不如一部分,甚至都做不好。少些选择,用等同的精力去聚焦一两个选择,结果会更好。
总有人告诉我们要全副武装地上战场,殊不知,卸掉身上的累赘,才能走得更远。
04
吉他落满灰尘,也没去弹一下
一年前买的滑板,现如今挂在闲鱼上
花钱报的课程班,也没有去上几节课
太多太多,一时兴起的选择,都没有结果。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是简单的「 I want it ,I got it」,选择一件事,只有坚定去做,才会有结果。
选择很难,但是行动更难。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困难紧接着一个困难,谁也不知道下个路口究竟有几条岔路,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会选择哪一条,因为我们脚下的这条路还没走完。
太多的事情无法预料,那就做好当下的事情。等到困难来临时,再去选择与面对,曾经的我们,不都是也做到了吗?
最后答应我,在众多的选项里,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本能最喜欢的那个。
作者:小新,大二在读,专注于自媒体运营,个人成长,技能提升,干货分享。个人微信公众号【新年未老】
关注后回复关键词可领取干货哦~
回复“写作”,分享小新的写作技巧
回复“小红书”,查看小红书运营攻略
回复“PPT”,查看PPT学习方法
回复“简历”,查看精美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