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自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较为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但,在和Mr. 汪的交往中,发现自己还是常常会让他误解。譬如昨天,我在和他分享我的心路历程,剖析自己为什么生气。他却以为我在跟他提分手...... 反思了很久,觉得自己在沟通上的确是有问题的。大早上把KY的文章又翻了个遍,以下是笔记。
..........................................................................................................................................................
“误解”的产生
误解,追本溯源,会发现常常因为“我以为你都懂了”。
发出信息时的“透明度错觉”
潜意识里,大多数人都存在一种假设,认为彼此之间的沟通是透明的。给予信息的一方以为自己的感觉和需求能够被另一方清晰地感知到,尽管他们并没有真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到位。因此,他们也就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禅师或者确认对方是否理解。这种透明度错觉产生的误解往往是双向的——当你抱怨其他人并没有真正明白你的意思时,你可能同样没有明白对方在想什么。
如何解决?确认
接受信息时的“认知吝啬者”
Cognitive misers指在对他人进行认知的过程中,我们会倾向于节省时间精力,只挑出我们认为对形成印象必要的信息,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信息。
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1. “不费力”的认知方式:快速、凭直觉、不假思索地处理信息;2. “需要付出努力”的认知方式:理性、慎重、有意识地处理信息。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都是认知吝啬者。
如何解决?给出更加明确的信息。
综上:做一个好的信号发出者,而不是指望对方能读懂你。无论在亲密关系还是职场、生活中,更清晰地表达自己。
沟通的两个维度:
内容维度——内容信息;关系维度——人际关系
6种沟通错误:
1. 不要用自己的猜测代替对方的真实想法
【其实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在不明白上级或者同事的想法时,不要用猜,要多一些确认。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好!】
2. 不要回避直接的谈话和表达,特别是进行负面反馈时
有时候,觉得大局已定,表达出你的想法并不能改变事情的走向或者决定,但你依然需要这么做,因为你需要让对方明白你在想什么。
【我和Mr. 汪就是这样走到一起了吧。他说,那一天堪称是人生路上充满重大悲喜转折的时刻之一(偷笑,还好自己一直有这样的习惯)。】
3. “直接的”表达不等于“攻击性”的表达,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入讨论
直接的表达,需要建立在你考虑了事情的各个方面、尊重并分析对方的想法后,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再让它们清晰地说出来,它具有建设性和洞察力。
确保自己做出的是冷静的回应(responding),而不是情绪化的反应(reacting)。
4. 就事论事,不人为扩大讨论范围
5. 不要过分侵入私人领域——Ta的和你自己的
6. 不要总想着要在某一场讨论中“胜出”
【“不忘初心”适用于很多情形,这里的“初心”可以理解为初始的目的。讨论时也要时刻记住,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挣个高低输赢,而是为了沟通和解决问题,为了彼此。】
好的沟通应具备的7个因素(7C)
1. 清晰(Clear)
2. 简洁(Concise)
3. 具体(Concrete)
4. 准确(Correct)
5. 连贯(Coherent)
6. 完备(Complete)
7. 谦恭(Courteous)
【这个7C简直太棒了,可以应用于日常人际沟通的方方面面。】
除了上述偏内容维度的沟通要素,才需要注意些什么?
1. 专注于你真正想要的结果
确认自己沟通的目的和需求,这样一单出现偏离目的的对话,能迅速再把沟通导回你想要的方向。
2. 自我监控
保留对自己情形(情绪、非言语信息)的觉察。【这一点,自认为一直做的还不错。】
3. 营造安全、良好的沟通氛围
表现出你对对方的重视;肯定对方的情绪;对事实的描述,而作直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