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初遇此词时是早已忘了在哪看到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第一眼望去似觉眼前茫茫江海一叶孤舟漂泊其上,舟中之人的余生随波飘然远去。内心仍倍感焦虑的我颇感自在又心安。
后查阅到此句的出处,果不其然来自苏轼苏东坡。在我的认知里或许也只有他才能写出这么逍遥又超脱的词来。
苏轼彼时作此词是在他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当然,贬官对于他来讲也算是家常便饭。此词上阙一看,十分有意思。东坡日常开怀畅饮,醉后返回临皋住所。到门前一听,咦?家童这厮的鼾声怎如此之大?!东坡怎么敲门,里面都毫无回应。于是乎,我们的东坡先生只能拄着手杖无奈地临江而望,美其名曰“听江声”。私以为上阙颇具幽默感,大概也跟他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有关。
在万籁俱寂的黑夜里,东坡一人独立江边,耳边传来鼾声与江声的交织。大概勾起了东坡宦海沉浮的心情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东坡以一种天然的了悟,发出了对人生社会的厌倦疲惫、灵魂无处安放的深沉嗟叹。望着将尽的夜空下泛着微细波纹的江面。他想寻求一种寄托,或者解脱。他要驾一叶扁舟,随波逐流,任意东西,将自己融入浩渺的江海之上,重归自然,天人合一。这不仅是肉体上的流放,更是心灵上的远行与回归。精神自由、灵魂解脱,回归到人类最初的精神家园。
苏轼既入世又出世。无论在外部世界如何辗转漂泊,他最后的归宿始终是内心世界。精神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不知道苏轼临终之时是否找到了归宿。不过对于他这种人来说,我相信早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