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来去冲冲的时代,你有没有在脑子里闪现过这么一个奇葩问题“古人的厕所是什么样子的(di)”。
《左传·成公十年》里记载晋景公“如厕,陷而卒”。说的就是春秋时的晋景公在上厕所的时候掉进粪坑淹死了。
对,你没有听错,就是淹死的,死的就是这么不雅观。在00后听起来肯定一脸懵逼,不光是死的有点不可思议,而且还会围绕“那是个什么样的厕所”抛出一大堆疑问。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就有人统计过,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就有2500次。具体统计这个有什么意思呢,估计就是想说明下,上厕所才真正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事情。那么,古代的厕所到底长什么样呢?
上古时代呢,厕所很简陋,就是露天挖一个坑,人在坑边如厕。这让我想起了某些工地的临时简易房旁边的厕所,就地挖坑,加上挡板就可以使用,不费事不费力。
不过,要把这样的厕所放在家里使用的话,就有跟不上房子的变化进度。所以到了汉朝的时候,就差不多有了像模像样的厕所了。它位于宅院的后方,建在高处,下面会连通猪圈,然后人拉出的粪便就被猪吃……好了好了,不能再往下讲了,这种厕所叫“圂(hun)厕”。
圂厕其实建的很合理,这就体现到古人的智慧了。首先厕所与猪圈结合,减少了污染,也方便清理。然后人畜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而且还采用立体式设计,占地面积小,空间也得到了合理利用。
你可能会说,猪吃人的粪便多脏啊,不会有疾病吗。我觉得肯定会有,但是古人可不考虑那个,你要问,估计他们一句“没那么多事”回你。
在古代其实还有一种便携式的如厕器具,形状像老虎,所以叫作虎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夜壶。其实还有一个更俗的称呼,我一说你就懂,“尿盆儿”。一说起来就得追诉到小时候,漆黑的深夜和暖暖的早上,它成就了我们多少美梦。
至于为什么称作虎子,说法很多,大概是在古时候,老虎作为一种害虫,遭人厌恶。想想武松打虎这一故事,那时候老虎就作为大虫,打死有奖。
这可苦了我们的保护动物,好在后来及时为虎子更了名。
但是更名可不是考虑到老虎的感受,据说是由于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叫李虎,让他听见这么称呼爷爷那不得杀头,从此谁再半夜方便都得小心谨慎,瑟瑟发抖。
既然虎子叫不成了,那就叫“马子”吧。总之不跟爷爷有关就行。
后来古人用着马子越来越称心,不光用来装尿,还要用来装粪便,把懒发挥到了极致。所以马子的开口越来越大,变成了桶,最后“马桶”诞生。
当然马桶装满了是不能随便倾倒的。我们现在是用吸污车,替代着掏粪工的活。古时候的掏粪工,在唐朝叫做“倾脚工”,明清时叫“粪夫”。
在那时这可是个高薪职业。收集的粪便晒干作为肥料来卖,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而且还会根据不同区域划分肥料的质量,比如富人区吃的好,粪便质量高,就能卖好价钱。
因此,粪夫们为了争夺“高端市场”发生争斗的事情经常发生,清朝初年的时候还为此专门划分界限,形成专门的经营渠道,成为“粪道”。
好了,关于古人的厕所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作为一个难以提起的知识了解一下吧,我把古人先贤的隐私透露给你,不光是让你使用抽水马桶的时候感觉有多么幸福,而是,我也不知道你有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