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华歆
皇甫子晞
“华歆清纯素德,诚一时之俊伟也”,“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故人,家无担石之储”,由此看来,陈寿对华歆的评价还是颇高的。
华歆是谁?
华歆,字子鱼,是汉末魏初时候的一位名士,曹魏重臣,“为豫章太守,吏民感爱之”,为官清誉传世。
看过《世说新语》的朋友可能会问了,华歆不是贪财之人吗,管宁都与他割席断交了,怎么这里又说他“清纯素德”了?
的确,《世说新语》中有个“管宁割席”的故事是这样说的,说管宁和华歆同坐在一张竹席上读书学习,忽听得车马声,管宁像没有听见一样,照旧在看书,而华歆却一溜小跑到门外看热闹,导致管宁与华歆“割席断交”了。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华歆当时毕竟年少,读书时听见马蹄声忍不住好奇去看,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能仅凭这点就断定他贪慕荣华富贵。而管宁,反倒太较真太鲁莽了,仅仅因为这点小事就断定昔日朋友与自己志趣不投,并与之断交。当然管宁毕竟是管宁,他一心只顺从自己的想法做事,也无可厚非。
因此,我认为对一个人进行评价,要多方考虑,不能轻易下结论,毕竟人是很复杂的。
华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且听我讲故事吧。
有一次,华歆出门远行,足有一千多人送行,赠礼足有几百两纹银。华歆悄悄在礼物上都做了记号,远行那天早上,华歆依着记号将礼物银两一分不少地退还。有如此行为之人,怎可认为他贪财呢?
再说一件事。华歆和王朗一起逃难,坐在一艘船上,有一个人狂奔而来,哀求道:“求你们让我和你们一起逃吧,有人要杀我!”
华歆思索了一会,表示很为难。王朗却说:“船上还有地方,有什么不行呢?上船吧。”那人千恩万谢地上了船。
很快,贼兵就追上来了,王朗一看这个情况,就想要丢下搭船的人。华歆这时却说:“最初我对带不带他表示犹豫,正因为怕遇上这种情况。但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怎可因为情况危急就把人家丢下呢?”于是便继续带着那个人逃走。
华歆在这里就体现了他遇事谨慎、信守诺言的品格,与王朗那种只凭性情做事、不顾后果的行为截然不同。
类似的事情不是一次出现,毕竟那是个动乱的年代。有一回,华歆与郑泰等同僚从小路步行,中途遇见一个老人,老人苦苦哀求与众人同行,大家都很不忍心拒绝这个老人,纷纷表示同意。只有华歆说:“不行,我们不能随便收留陌生人,我们尚不知这人是好是坏,也无法预知收留他后会发生什么,不行!”
但众人坚持收留,华歆也就不说什么了。
走了一小段,老人不慎掉入井中,大家都不想救了,打算弃之不理。这个时候,又是华歆站了出来,说:“必须救他。如今不想救他,当初又为什么留他?留他,就要对他负责。”
如此重视承诺之人,实在令人佩服!
所以说,评论一个人千万不能仅凭一两件小事,尤其不能只看这个人小时候的事情,毕竟人是复杂的,也是不断成长的。就如华歆,不能看到“管宁割席”就断定他是个爱财贪心的人,而要从他的多方面行为去判断。
其实就我所查的资料,华歆的成就其实并不比管宁差,比如我开篇转引的陈寿的评价,其实是极高的。只不过《世说新语》流传甚广,大家都看了这“一家之言”,实在是误会了华歆了。于是今天写这一篇短文,为华歆说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