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节的祝福:孩子就这样幸福地长大吧——读绘本《一遍又一遍》

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说了一遍又一遍的事情,他还是一遍又一遍的忘掉”。

我想,这也一定是让很多父母抓狂的问题。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似乎也用这份“天赋秉异”的瞬间遗忘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着,直到他/她明白了,父母亲是真的看到了他/她,并且真正地爱他/她,他/她也就真正长大了。

或许你在质疑:这个道理是这样的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绘本《一遍又一遍》吧。

这是一本关于儿童成长的绘本,也引发了我关于怎样才是真正长大的思考

绘本故事

《一遍又一遍》夏洛特·佐罗托(著);加思·威廉斯(绘)

这个故事以我们通常给孩子讲故事的开头“从前”开启,似乎是讲一个关于过去传说中的故事,不过似乎也的确是这样。——我们都是否还记得自己长大的经历呢?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教育”我们的孩子的时候,当我们对我们的孩子失望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个不知年,不知日,不知时的小小的我们呢?

一天早晨,当她醒来,朝窗户外面看时,忽然激动起来。

“看啊!快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她喊道。

花园变成了白色的了!

“那是雪。”妈妈说。

小女孩盯着看啊看,雪似乎让她想起了别的什么事,某件美好的事。可是她记不起来那到底是什么,她只是隐约有点印象。

孩子可能是善忘的,但是有些东西,有些美好的东西会在他/她心里如同一颗种子,轻轻地扎下根,慢慢地吸收着营养生长。如同这本绘本中为我们展现的每一个节日,像每一个成长的里程碑般,倾注着爱,让种子发芽。

书中介绍的节日,像一个个爱的坐标


有些事情,或许我们不会记得,也不曾记得,如同成年后经常忘记了童年的烦恼和渴望。

但是有些美好的东西,如同种子最初的养分,虽然记不清具体的事情,也记不得怎样的过程,但是已经深深地长在了骨子里。

这一切真的会周而复始吗?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中有这样一章:有怎样的童年,就会成为怎样的父母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这是一段多么发人深省的话。

我们是否也能如书中,看到孩子的状态,看到孩子的成长规律,用孩子需要的爱的养分来养育他们?

而不是从孩子身上期待满足我们幼时内心的渴望,看不到孩子的真实。

怎样才是真正的长大呢?

当我们不再从别人那里,尤其是从我们的孩子那里,来满足自我的渴望,来宣泄自我的情绪,学会真真正正地看到孩子,用孩子所需要的爱的方式去爱她,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

在这本绘本中的父母是完成自身成长的父母——真正长大的父母,虽然绘本大多描写的孩子,但是孩子的自由和爱意满满的成长,不正是因为受着健康的爱的滋润吗?——这种真正的爱,会变成每一个细胞的呼吸,传递下去,从而让这个世界更加成熟,而非被巨婴填满。

那么,孩子为什么经常会一遍又一遍地让我们感受他们的健忘,来折磨我们呢?

或许还应该介入另外一种说法,我们的孩子十来提醒我们看到自己的,他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未曾长大的部分吧。

写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愿我们这些家长看到孩子,用真爱的陪伴,让他们这样美好地长大。


文/晨光微晓(琴屿书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语文课又测验了、我又没有得到一百分、昨天考试错的手字、我记住怎么写了、今天又把耳字给忘了、回家妈妈让我把耳字写...
    刘美彤阅读 1,943评论 0 0
  • 如果一定要把爱你划分一个界限 我想并没有界限 有的只有我的执念 有人问:“爱是什么?” 我想爱是一种信仰 爱并没有...
    向往的心向阳阅读 1,820评论 0 0
  • 今晚我决定看个电影再睡
    时间如水蔓延阅读 923评论 0 0
  • 前言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
    授米阅读 5,04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