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带着目的来读这部著作的。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人(我)会常常会被自卑感笼罩?时常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击中了我,简直就是希望之光。
当然,我最想知道的其实是如何“超越”自卑,如何活出人生的意义。
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一个人觉得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自卑感,还认为人具有寻求优越的动机,以使自卑得到补偿
越往下读越觉得慢慢拨开一层层迷雾,看到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
相信大部分人都多次问过自己同一个问题: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阿德勒代表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所有的问题其实可以归为三类:职业、交际和两性关系,这三类问题恰恰对应人生的意义的三个方面:贡献、合作和关爱。
贡献就是为他人谋求幸福。
纵观古今,很多人懂得人生的意义就是对人类做贡献,关心和帮助他人,所有伟大的创举其实质其实都是为大众谋求福祉,而懂得为人类做贡献的人最终成为了时代的英雄被人们永远记住。
回到我自己身上,我豁然开朗了,近半年的时间常常感觉迷茫,对工作、对自己,究其根本其实就是把个人得失看得太重,计较太多而忘记了首先是要做好自己认可的工作(服务用户),自我成长其实就就会相继发生,而不是用工作去服务于自我提升。
曾经在简书一哥彭小六的文章里读到一句话:
这个世界帮助了我的,我要拿去帮助别人。
顿时眼眶湿润,我想正是他这种想为他人做点事的态度感动了我。
阿德勒在书里面还讲到,自卑感其实是当某个人没有准备好面对某个问题时,他坚信自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实际上这个问题可能并不难解决)时便会出现自卑情结,而性格里常出现自卑情结也可能受早期童年记忆的影响。
看到这里,我不禁让人开始搜寻童年里的记忆,很多问题都开始得到了解答...
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逐渐看清很多你之前不曾在意或不曾理解却对你意义重大的事情,而当你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时,你首先得明白这个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你也许无法从书里找到明确的to do,但它却能指导你如何去解决问题。
而真正能带你从自卑走向超越的就是懂得“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最后以阿德勒的说过的一句话作为对本书的心得:
“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