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稍微解放一下,和几个小姐妹聚餐,在聚餐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朋友跟我们讲述了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她告诉我们她的表弟从一年级到初一成绩一直是数一数二,但是初二临近期末考试喝了安眠药,幸亏被发现的及时,但是孩子的神经中枢出了问题,后半生都将被照顾。
我们都很好奇,一个成绩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原来他表弟一直被他的妈妈各种比较,即使表弟每次都考的很好,他妈妈还是说:“你看看你同学,人家又拿了奥数竞赛一等奖,你看徐飞钢琴过六级了。”朋友说她曾经问过她小姨,表弟学习已经很好了,怎么天天批评他。她小姨说如果不打击打击他,怎么会知道上进,再说了,“骄傲使人落后”,得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结果就是表弟不断被打击,本来对自己的学习很有自信,但在打击中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了,害怕学习,总怕考不好,不如别人,所以期末考试时害怕不如别人考的好就选择了极端方式。
为什么一个本来成绩优秀自信的孩子会变得自卑并成绩下滑?
他的妈妈经常拿他和别人比较,刺激他能更上一层楼,结果适得其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多数家长为了孩子有个成功的人生,为了他们美好的未来,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就各种的报班,不管孩子有没有能力承受或喜欢,在妈妈群、购物群等女性群里,没事就各种比较: 某某家的绘画都考级了,某某家的数学竞赛一等奖,某某家的中国舞学的特别好等等,于是乎宝妈们赶紧回家和孩子说:“咱学个围棋吧,那谁家的孩子围棋比赛一等奖,还拿了奖金。”很少有妈妈使劲地夸自己的孩子哪一方面突出。
很清晰的记得《少年说》里一个初中生女孩说的一句话,她叫什么名字忘了,但她说的那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当时听到这句话心被敲击了一下,很疼。因为我小时候也是被比较打击长大的,小时候妈妈会说:“你看看,人家李芳的数学多好,你看看倩倩都会跳舞了。”然后自己心里超级不舒服,时间久了就都不想走亲戚了,一走亲戚就开始各种说。
言归正传,采访这个女孩妈妈的时候,妈妈说了和上面我朋友她小姨一样的话。而这些话估计是大部分家长所想吧,骄傲使人落后,孩子只有沉下心扎扎实实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就需要给孩子刺激,让孩子时刻保持警惕性,所以就采用“激将法”,这个方法对大部分孩子而言可能受用,但还有一部分可能只会适得其反。
“比较”所给孩子带来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具体内容不再这里赘述)
亲子关系中也有“蝴蝶效应”,而“比较”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产生的是一连串不良反应。有一篇课文《表哥驾到》里大意讲述的就是“我”和“表哥”的各种比较,本来都很优秀的两人在家长的比较中变得不再自信,自认为很优秀的地方突然觉得它也不是闪光点了。
一个孩子如果成为被比较的对象,就会如上文所说,他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然后质疑他人,逐渐变得迷茫,甚至怀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不会有所回报,而不再为之努力。当他成人走入社会后,在工作中也会总是请示走这样做是否可以,即使他很有能力,但是他也不敢独立完成,要找一个搭档。这就是被比较后对孩子人生的影响,那些自卑、迷茫的孩子肯定被比较过,而成人后也是无法摆脱小时候的阴影。
家长如何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人生而不是比较的人生。
第一,承认孩子的优秀。
成人的世界里有一套评价优秀的标准,但孩子不一样,他需要从大人的世界和他人的评价中明白何谓优秀,他需要得到肯定来激发自己的积极行为,来反观自己的存在价值。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我们都不认可孩子,那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
第二,激将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
孩子就像生长的树叶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叶脉;就像飞舞的蝴蝶一样,没有绝对相同的图案;就像天上飘动的云朵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造型。
有的孩子对于激将法很受用,从此发愤图强,立志做一番事业给你看。
有的孩子则讨厌并不在乎,只会不断产生逆反心理,好,咱们就破罐子破摔。
有的孩子对此心生憎恶,亲子关系更加恶劣,而孩子从小就有了自卑心理。
如果家长没有在孩子身上用对心思和方法,那再优秀的孩子也会变得平庸,所以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方法策略,绝不可复制。
第三,放大他的优点。
父母要有一双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的眼睛,并有放大他的优点的能力。当我们不断将孩子的身上优点放大的时候,这些优点就会越发闪光。最终这些优点会成为孩子一生引以为傲的底气,而这些底气就成了孩子向上的力量。
孩子需要阳光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父母给予他的肯定赞扬就是那一缕缕阳光。
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父母要认识孩子的价值,并肯定他独一无二的价值。在这里我要说一下“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才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让孩子也遗憾“别人的妈妈”而不是我的妈妈。给孩子点阳光,不要怕他灿烂,让我们多给孩子点阳光,让他结出自信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