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是《唐诗三百首》五律第一首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孔子是齐鲁大地山东的另一个名片。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在泰山封禅返程路上来到了曲阜孔子故里:“甲午,发岱岳。丙申,幸孔子宅,亲设奠祭”。本期跟大家分享唐玄宗李隆基在这次祭孔后的著名诗作《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赏析


朗诵、诵和吟的音频

仄起式五律《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赏析文本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在上一期的分享中,我为大家分享了山东的一个名片——泰山,领略了诗圣杜甫青年时代仰望泰山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泰山之所以能够成为五岳之首,享有五岳独尊的地位,跟古代“王者受命必封禅。……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禅梁父之厚以报地”的泰山封禅无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据史书记载,先后有十多位封建帝王曾亲临泰山祭祀,其中有有六位皇帝不但亲至泰山、登临极顶,而且在泰山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封禅仪式,唐玄宗李隆基就是这六位皇帝中的一个。《旧唐书·本纪卷八·玄宗本纪上》记载:“十一月丙戌,至兗州岱宗顿……庚寅,祀昊天上帝于上坛,有司祀五帝百神于下坛。……辛卯,祀皇地祇于社首,……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近山十里,禁其樵采。”从史书记载我们知道,开元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25年,开元盛世已经初见成效,国泰民安,所以唐玄宗在这一年的十一月率文武百官到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封禅大典,并且大赦天下,参与封禅大典的官员还都加官进爵,泰山神更是首次被封为“天齐王”,与天等齐的王。不知道这是不是后世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给孙悟空封了个“齐天大圣”头衔的灵感由来。仔细阅读这一段史书的话,会发现唐玄宗在泰山封禅返程路上还来到了山东的另一个标签之地——曲阜孔子故里:“甲午,发岱岳。丙申,幸孔子宅,亲设奠祭”,《新唐书》中还补充说:“遣使以太牢祭其墓,给复近墓五户。”也就是说,唐玄宗在封禅之后,顺道至曲阜孔子宅,在那里亲自祭奠了孔子,并派出使者以最高规格的太牢祭孔子墓。

        唐玄宗这次来到孔子故里祭祀孔子可不仅仅是因为顺路,或者是一时兴之所致。作为一代明君,他是通过祭祀孔子来尊奉孔子、推尊儒学,而这则是唐玄宗经过深思熟虑的重要文化战略。我们知道,唐朝皇帝原本是遵奉道教的,所以唐朝颇有一些贵族女性比如玉真公主出家做女道士,杨贵妃入宫前也是先出家做女道士来掩人耳目的。到武则天的时候又大力推崇佛教,中外驰名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据说就是照着武则天的样子雕刻的。但是到了唐玄宗时期,他却通过几个重要的举措逐渐把儒家摆到了最突出的位置:首先,开元十年,唐玄宗亲自注释了儒家经典《孝经》并颁行天下,这无疑显示了他要以“孝”这一儒家崇尚的“仁之本”来作为治国理念。第二个重要举措就是这次借封禅之便到曲阜祭祀孔子。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又追封孔子为文宣王,这可是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封为王。这三个举措环环相扣,清楚地昭示了唐玄宗的文化取向。为什么唐玄宗要大力尊奉孔子、推尊儒学呢?这当然是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所推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和子孝臣忠、家国同构这样的伦理原则对于政治和社会治理具有特别积极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是唐玄宗时期,也是汉武帝以后的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大力倡导的。

明 朱天然《历代古人像赞》孔子画像

        不仅如此,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后世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 ,直到今天仍被全球华人尊奉为万世师表。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甚至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时至今日孔子和他的思想已经不仅是我们中华文化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成为全世界的文化和精神财富,令无数中外第一流学者殷殷服膺。近代历史学家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日本学者井上靖说:“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先哲,而且是全人类的老师”、美国诗人、哲学家、思想家爱默生说:“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说:“能够帮助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唯有中国孔孟的学说”……这种种论述不过是汗牛充栋的此类论述之九牛一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谢山东这一方土地为我们孕育了如此伟大的“圣人”和他的学说。

        实际上山东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圣人之乡”,这里除孕育了“至圣先师”孔子外,还出了许许多多各个领域的圣人,比如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复圣颜回和述圣子思和孔子一样是山东曲阜人、宗圣曾子是鲁国南武城现山东嘉祥县或说为平邑县郑城镇人、兵圣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另外还有书圣王羲之是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因永嘉之乱时其家族才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而大名鼎鼎的智圣诸葛亮也是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后来才到隆中高卧的。这么多的圣人简直令人目不暇接,所以这一期我想先带大家到唐玄宗去祭奠的孔子故里曲阜去看一看。

曲阜古城

        曲阜曾经是鲁国的国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南临邹城,北望泰山。“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曲阜也因“素王”孔子被誉为“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曲阜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则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显示着孔子在后世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影响,以其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自东汉官方开始由国家政权祭祀孔子、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以来,各地先后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孔庙。至今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还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其中国内1600多座,保存较好的就有300余座,这其中规模最宏大的就是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弟子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而“岁时奉祀”之处,所以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孔庙之本庙。后经历代改建扩建,到了明清时期更是以皇宫的规格建成了现在占地14万平方米、气势宏伟、巨碑林立、堪称宫殿之城的规模。它是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因为是仿皇宫之制而建,所以曲阜孔庙的布局有点类似北京的故宫: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

        以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而命名的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金声玉振”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后东西各有一块石牌,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进,由此可见孔子被尊崇的程度。

曲阜孔庙大成殿

        大成殿则是孔庙的主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殿结构简洁整齐,重檐飞翘,斗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这里龙的数量甚至比皇宫还要多,以至于据说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这种殊荣万古唯有孔子一人而已。

        孔府是孔子嫡系长支世代居住的衙署,即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孔子去世以后至宋代以前,长子长孙依庙居于阙里故宅,看管孔子遗物,奉祀孔子,称“袭封宅”。历代帝王在尊崇孔子推行儒家文化的同时,对其子孙一再加官封爵,赐地建府。早在西汉初建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即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为奉祀君,至宋宝元年间,首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兼曲阜县令,并新建府第,改称衍圣公府。至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独立的衍圣公府。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成为中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

        孔府大门为三间五檩悬山式建筑,匾书“圣府”二字,为明朝严嵩所书。门两边有对联一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联概括出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代大才子纪均的手书,文佳字美,形象地显示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

孔  府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又称至圣林,坐落于曲阜城北。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并为其服心丧守墓三年,子贡则在三年后又独自另守三年。至今孔林仍留有两千多年前的“子贡手植楷”遗迹。孔氏后世子孙如儿子孔鲤、孙子子思接孔子之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至今日林内墓冢累累,多达10万余座,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整个曲阜城还要大得多。孔林还是一座集墓葬、建筑、石雕、碑刻为一体的露天博物馆。林内现有金、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墓碑4000余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孔  林

        唐玄宗这次泰山封禅后来到曲阜祭祀孔子时虽然还没有现在的孔府、孔庙和孔林,但这次祭孔却令唐玄宗感慨万千,并且写下了被收入《唐诗三百首》的唯一一首帝王之作——《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本期分享我们就借唐玄宗李隆基的这首诗来试着窥见“至圣先师”孔子之一斑。

        这首诗的作者李隆基身份特殊,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功过都十分显著的大唐盛世的缔造者和毁灭者唐玄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唐明皇。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朝政一片混乱。唐隆元年(710年)七月二十一日夜,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并拥立自己的父亲睿宗李旦重新即位,他自己则被册立为太子。之后太平公主因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隆基当然不愿任人摆布,亦想除掉太平公主。睿宗最初在两人之间平衡支撑,后来愈来愈倾向太子,并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又一次发动政变,赐死太平公主。自此以后,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开元初年,国家需要拨乱反正走上正轨,唐玄宗重用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国家渐入正轨后,李隆基要以法治国,又重用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之后又陆续任用贤能的张嘉贞、张说、张九龄等人为相。开元时期的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并且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唐玄宗本人雄才大略、励精图治,众多贤相能臣尽心辅佐,盛世唐朝真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尤其是在文武全才的张说为相时期,开元盛世更是发展到了极点,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唐玄宗才来到泰山封禅并来到曲阜祭祀孔子。杜甫的《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正是开元盛世的生动写照。

开元盛世

        然而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在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被罢相后,唐玄宗任用口蜜腹剑、最善于揣测皇帝意思的李林甫为相达十九年之久。而且,自从杨贵妃“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后,唐玄宗更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任由李林甫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采纳李林甫的建议重用胡将,导致安禄山做大势力。为了让杨贵妃吃上喜欢的荔枝,唐玄宗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这才有了杜牧笔下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的姐姐们也都被唐玄宗宠幸并被封为夫人,三姐甚至嚣张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也因为裙带关系飞黄腾达做上了宰相,杨氏一门因此权势熏天,无人能比,三月三上巳节他们去曲江畔游春时的盛况简直比得上皇帝出游:“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长安城莫说是老百姓,连大小官员也得小心翼翼,真的是“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在唐玄宗的宠幸下,专权误国、好大喜功又穷兵黩武的杨国忠终于因与安禄山的矛盾导致了安禄山、史思明以“诛国忠、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只好携带杨贵妃仓皇出逃,而且在“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的出逃路上,因为“六军不发无奈何”,唐玄宗只能无奈地赐死自己心爱的杨贵妃。安史之乱后来虽然被平定了,但是唐朝国力大减,整体实力永远无法恢复往日的强盛,整个李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晚年的李隆基做了太上皇,不过问政事,最终在孤独与郁闷中终结了一生,终年78岁。

        这首《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正是写于唐玄宗李隆基励精图治的“开元盛世”时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代明君雄主的李隆基的眼界和胸怀。

        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有的版本是“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经邹鲁”是经过孔子的故里鲁国的邹邑,这是地点。“祭孔子”点出人物和事件,“叹之”则表明了诗的主题。所以这首诗自然也就围绕着这三个内容展开。

孔子东门贻谐——累累若丧家之狗

        来看诗的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夫子”是对孔子的敬称。“者”在这个句子中是无义的。“何为者”可以理解成“何为乎”。“栖栖”是忙碌不安之貌,出自《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微生亩是一位隐士,他问孔子说:“孔丘啊,你为什么这样颠沛流离、忙碌不安、四处奔波游说呀?难道你是想卖弄你的口才吗?孔子回答他说:“我不是要逞口舌之利,只是疾恶世道的冥顽不化,想推行大道来改变化育世风啊!”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后期,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拯救衰世,推行自己的大道,但他虽曾经于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并很快使鲁国大治,但很快就因为隳三都削弱三桓得罪了鲁国的掌权者,并受到齐国的忌惮。齐国馈赠女乐给鲁定公和季桓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也不再任用孔子,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开始了十四年栖栖遑遑周游列国,希望能找到愿意任用他来恢复周礼、推行大道的国君而不可得,以至于“累累若丧家之狗”的经历,所以这个微生亩才有此问。我们一般人都是贪图安逸的,恐怕和微生亩一样难以理解为什么孔子会甘愿一辈子奔波劳碌,明知其理想不可能实现还“知其不可而为之”。因此唐玄宗这起始的一联既高屋建瓴地准确把握了孔子一生最主要的遭际和精神,而且一般给伟人、圣人写祭文或诗时,无论是人云亦云还是言出由衷,通常都是大量使用歌功颂德的肯定句,但唐玄宗李隆基开篇就使用了一个设问句,而且把对孔子的感慨和叹美隐含在《论语》典故原本的否定之中,既切合诗题中的“叹”字,又让人觉得在出人意料中有其非同寻常之处。作为要通过祭祀孔子来尊奉孔子、推尊儒学的皇帝,唐玄宗自然要思考孔子的一生,所以才会发出这千古一问:“你到底为什么要在世人的不理解、误解、嘲弄甚至迫害中奔波劳碌不已?”然后他用孔子当年自己的回答表达了作为一个帝王的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我为的是推行大道,改变世道人心,实现理想的世界,所以我虽屡遭误解嘲弄,仍用一生孜孜以求。这不正是孔子之所以为“圣人”而为常人所不及甚至无法理解之处吗?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恰恰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超出我们一般人的经验范畴,所以孔子的伟大就体现在他的“栖栖一代中”之中。这一联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圣人的高贵品性,起得气势阔大沉雄,凸显出孔子一生的志向和仁者情怀,可为之歌,可为之泣。

鲁壁藏书

        紧接着颔联“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这一联呼应题目中的“经邹鲁”,也是从首联的抽象概括转为写实。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曾经当过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所以孔子是鄹邑人,后来迁居曲阜。唐玄宗带着“夫子何为者”的疑问来到邹鲁大地,看到孔子的家乡千载之后,这个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宅即鲁王宫”,“宅”即孔子的旧宅。根据孔安国《尚书序》记载:“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孔子的故宅在西汉成了鲁恭王的封地。鲁恭王要扩建自己的宅邸,觉得孔子旧宅碍事,就要拆除。在拆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批被孔子后人藏于墙壁间的孔子传下来的古文经典,其中就包括古文《尚书》,这就是著名的“鲁壁藏书”的典故。但是当鲁恭王他们进入堂屋的时候,却仿佛听到了奏乐的声音,鲁恭王觉得这座宅子里有神灵,于是赶紧停工。这两句气格沉稳,出句一个“犹”字,不但写出了孔子的家乡鄹邑风光宛然,而且孔子作为鄹邑之人,因“入太庙每事问”,曾被人嘲笑为“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这个“犹”字就有一种笑对世人嘲讽的意蕴在内。对句的“即”字暗寓圣人之宅虽然被侵占,但因为孔子威灵的庇佑却不但得以保全,还将文化典籍保存流传了下来。这一联还与首联形成对比:孔子生前奔波劳碌,身后却能受到景仰,其圣德和功绩即便贵为王侯也不敢侵犯。唐玄宗李隆基借此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崇敬,同时透露出自己也希望如孔子般承载万民兴衰于双肩的抱负。

伤麟怨道穷

        颈联“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则从孔子的生平转到孔子一生功业难成、道之不行上来。“叹凤”用的是《论语•子罕》的典故:“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中国古人认为凤凰是祥瑞,是圣王出世的象征。但是孔子生在乱世,看不到凤凰出世,所以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嗟”是嗟叹,“否”是不通畅、不幸。“身否”即身不逢时。“伤麟”也是一个典故,出自《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麒麟在古代也是瑞兽和太平之兆,鲁哀公十四年一只麒麟出现在了鲁国,但却正好赶上鲁国的王公大臣打猎,居然把它给打死了。孔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泪如雨下,感叹道“吾道穷矣。”就是说我的理想实现不了了。孔子为什么如此伤心呢?因为太平无兆也就罢了,此刻太平的瑞兆已经出现了,却被人打死了,这就意味着太平无望了。所以传说孔子作《春秋》至获麟而绝笔。本联用两个最有象征意义的典故写尽了孔子对于世间状况的判断和自己生命将尽时的悲伤。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是末世道消,生不逢时的感叹;西狩获麟,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是穷途末路、伤心欲绝的怨叹。既不能生在一个好时代,又不能建立一个好时代,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伤心感叹的呢?这一联连用了四个感叹词——叹、嗟、伤、怨,充分体现了诗题“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中的“叹”字。清朝大学者纪昀对这种绵密的用字法曾颇有微词:“五六句叹、嗟、伤、怨,用字重复,虽初体常有之,然不可为训。”说唐玄宗那时候律诗还没有定型,所以可以这样用,但以后不能这样学。不过一首诗最重要的是立意,就像《红搂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学做诗时说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也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叹、嗟、伤、怨”也许涉嫌重复,但却把唐玄宗李隆基对孔子的无限感叹表露无遗。

明 仇英画 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38梦奠两楹图

        尾联“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所谓“梦时”的“两楹奠”又是一个典故,出自《礼记•檀弓》:“孔子临终前七日,弟子子贡到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楹是堂前直立左右两侧的柱子,两楹则指殿堂的中间。奠是向死去的人致祭。“两楹奠”是指人死后灵柩停放于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这是殷人的礼制。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的后人,他对子贡说:夏朝人死后殡于东阶之上,周朝人死后殡于西阶之上,而我们殷商的人死后是殡于两楹之间。我昨晚居然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这岂不是意味着我要死了。唐玄宗李隆基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既是点题,也是对全诗的总结,诗题不是“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吗?既然祭祀就要跪拜在两楹之间的孔子神主位之前,联想起孔子离世前的感叹,唐玄宗李隆基不由地感慨:夫子你虽然生前终生不遇,但是如今你被供奉在堂前两楹之间接受后人永久的景仰和顶礼膜拜,正如你生前梦境之中所见的一样,你当年未能实现的理想如今终于实现了,你也因此享受人们永远的祭拜,想必您也该稍感慰藉了吧?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是隐隐的自我歌颂:自己以一国之君亲自以太牢之牲祭祀孔子,既继承了夫子你的仁义理想,也打造了你希望看到的太平盛世,您也应该很欣慰吧!诗歌至此戛然而止,结得真是余音袅袅而又意味深长。

        这首《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辞藻上并没有什么很华丽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生动的描写,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立意。沈德潜评此诗说:“孔子之道,从何处赞叹?故只就不遇立言,此即运意高处。”《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是《唐诗三百首》里头唯一的一首皇帝诗。这首诗能够入选绝不是因为蘅塘退士要巴结唐玄宗,而是因为它确实好。第一它典雅,几乎句句用典,但却不显重复,非常符合祭祀孔子这一主题。而且整首诗通篇不发议论,纯以孔子自身事迹来构撰全篇。八句皆用孔子实事,但诗句稳重庄严,却绝不板滞,虽无赞美之词,而孔子的一生功业行事俱在其中。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作为一首帝王之诗,它体现出的思想非常符合孔子圣人的境界。孔子的功业彪炳千秋,其精神泽润万代,但唐玄宗祭祀孔子却没有大讲特讲孔子的功业。他既没有提到孔子删定六经的文化功业,也没肯定孔子游说诸侯的政治功业,也没说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功业,相反,他一直强调孔子的理想一直到身故都没有实现。但是尽管如此,孔子还是要“栖栖一代中”,还是要奔走呼号,这种“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才是孔子最伟大之处,也是孔子的理想在后世能够实现的根源,也是孔子能够被尊为“至圣先师”以及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能够永垂不朽的原因。从这个角度讲,唐玄宗作为一个皇帝,他的立意确实高出了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人,甚至也高出了我们今天非常非常多的人。这是何等的大手笔啊!仅从此点我们也足以见出唐玄宗作为一代明君的眼界和胸怀。

清 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36汉高祀鲁

参考反馈题目

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赏析参考反馈题目

1.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吗?

2.你还知道山东有哪些著名的“圣人”吗?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3.你去过山东曲阜的“三孔”吗?你喜欢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4.你觉得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两千多年来世人公认的“圣人”和“万世师表”?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考吗?

5.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唐玄宗李隆基吗?

6.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写孔子的诗吗?

7.这首《经鲁祭孔子而叹之》里有很多典故,其中有几个出自《论语》,你能把相关章节全文背下来吗?

8.曲阜有“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的活动,10分钟内背出《论语》的30章或者一整篇就可以免费游览“三孔”,我和妈妈都得到过这样的机会,你要不要也试试?


参考资料

(西汉)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多种版本

(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 《新唐书》

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 《旧唐书》

蒙曼解读《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937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1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68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77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7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81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2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7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8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9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