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容易被公众误认为是“披头散发、打砸抢烧”的一群人,但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精神疾病患者有以上特点,很大一部分的精神疾病患者对自身情况都有清醒认识,并能融入正常的工作、学习等人际环境。
那么,什么是精神疾病呢?
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也叫精神障碍。它不单单是大众口中的“精神病”(大众口中的“精神病”通常指的是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它也不是“思想病”。
精神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不良等功能损害。一般来说,精神疾病有“轻性”和“重性”之分。
轻性精神疾病特点:症状轻、有自知力
(自知力是指对自身情况和现实情况认识到位)
一般是指虽然存在某些精神活动异常,但患者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或客观事实能够完整辨认,也能控制自身行为,并主动、积极救治。常见的轻性精神疾病有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等。
重性精神疾病特点:症状重、基本无自知力
一般是指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不能融入社会、家庭,通常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或者客观事实不能准确认识和判断,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
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
二、哪些异常行为表现表示需要接受精神疾病诊治?
一般来说,精神疾病初期症状都比较轻微,如果发现及时,治疗效果会更好。那么,哪些异常表现代表需要入院诊治呢?包括如下:
1.思维脱离现实很远。
比如突然说“我是国家主席”,“我是外星球派遣来的使者”等等脱离实际的话。
2.情感活动常常表现淡漠或不协调。
情感淡漠指对外在世界长期不关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情感不协调指在该哭的时候却笑,该笑的时候却大哭。
3.意志活动减退或增强。
意志增强指做事有一种病态的顽固性,比如总觉得有人要害自己,家属反复解释听不进去,而是坚持去找别人要谋害自己的证据。
意志减弱一般指做事有始无终,也指对自身仪表等的要求降低。
4.行为异常。
如无缘无故一天50次的洗手,裸体外出等。
5.丧失了对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
对自身异常情况没有自知力,认为自己很正常,没有病,也不愿意去医院就诊。
当出现以上异常时,就要自行或者由家属带领去医院接受精神疾病诊治。
三、当家人被诊断为精神疾病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帮助?
任何病人的康复都需要家属的配合和努力,尤其是精神疾病病程长,复发率高,病人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照顾,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1.首先,接纳现实,稳定情绪。
当家人被确诊为精神疾病后,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可能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不仅要忙于带病人就诊治疗,照料日常生活,还可能担心疾病的预后和发展。。。。。。此时,我们最需要尽快接纳现实,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事情。
2.其次,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精神疾病?有哪些症状?不同精神疾病有哪些特征?怎么和精神疾病患者相处?如何防止病情复发?如何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如何促进康复?当有了一定知识量,我们更易于应对各种状况,并促进康复。
3.最后,学会扮演多个角色。
有时要像护士一样照料病人,有时要像医生一样跟病人讲解药物作用,督促服药,有时要像朋友一样和病人谈心。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或精神障碍患者时,并不需要害怕,而是可以根据对方情况选择报警、联系家属等方式为对方提供适当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