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达人“我不只是孩子她妈”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丽是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刚刚查出怀了二胎。这天,丽的闺蜜从外地来到丽所在城市,还带着一个与女儿年龄相仿的孩子。丽热情招待,每天带大家出去玩。这天临出门丽给女儿穿了条裤子,因为北方早晚温差大。可丽的女儿非要穿裙子,在丽不停劝说下才出了门。
走了大约10分钟,丽的女儿忽然滚倒在地上,说裤子紧了,勒得她难受。在马路上又是扯裤子又是翻滚。丽拼命拉着孩子,闺蜜也上来帮忙。因为丽怀孕了,不敢使劲,闺蜜只好让自己的孩子乖乖站在路边等待,自己死命抱住这个撒泼打滚的孩子往马路边上拖。
女孩继续大哭大闹,两个大人精疲力竭,丽只好回家去取裙子。丽走后,女孩忽然不哭了。阿姨劝女孩体谅妈妈怀宝宝的辛苦。女孩恨恨地说:“我知道啊,我就是要报复她,谁让她不让我穿裙子。”
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没学会感恩,先学会了报复。这个孩子怎么啦?
说来根源还在母亲那里。
家长对孩子的养育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爱宠,一半是管束。
爱宠以温暖的感受,激发滋润孩子生命之树常青;管束以冷肃的态度,规范约束孩子向上向善成长。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显然,这位母亲给了孩子太多的爱与宠。但在管束孩子上却明显缺失,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心地不再纯良。
管束孩子需要讲求方法和艺术。
态度:不怀恶意的坚决
孩子对父母管束的反应,是在一次次较力中逐渐形成的。父母态度坚决,孩子乖乖听从。父母犹豫磨叽,孩子蹬鼻子上脸。跟年龄无关,跟本能有关。我们规范孩子日常行为,必须有这种不怀恶意的坚决。该吃饭时吃饭,到点睡觉起床,上幼儿园,睡前刷牙洗脸,玩具用后收起来,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买东西需家长同意等。一旦提出要求,毫不含糊坚决执行。即使在开始或者过程中孩子不配合,也要坚决去做。稍微一犹豫,孩子就会钻空子,以后再也难以办到。但是,无论怎样的要求,只要经过较量获得孩子认可,慢慢会习惯成自然。
沟通:厘清是非,明确规则
对孩子行为的要求,一定要在爱的前提下,足够的温暖和自由才能撑起严肃冷硬的规范。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让孩子明是非,晓善恶,知对错。行为准则提前订好,通过对孩子执行准则情况的即时表扬批评,将规则细节存储进孩子心里。这样,遇到事情孩子心里有谱,不至于在没思想准备情况下,骤遭家长否定,做出强烈的应激反应。
方法:适当通融,保持弹性
有的家长很强势,凡事代替孩子做决定,从不考虑孩子感受。导致孩子激烈对抗,产生不该有的恨意。其实,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完全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来。同时面对孩子不和适宜的要求,适当通融,弹性处理。比如开头的妈妈,裤子裙子都捎上,想穿什么穿什么。多简单点事,非要弄得鸡飞狗跳。据说后来母亲流产了,跟这事有没有直接关系且不论,这位妈妈简单粗暴在先,无奈妥协在后,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也失了权威。
惩罚:有理有据,后果说话
开头女孩对母亲表现出来的刻骨恨意,与人性无关,与母亲平时的惩罚不当有关。很多家长惩罚孩子时,一味较劲泄愤,惩罚完了,孩子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所有心思都用在对付家长,逃避惩罚上面,哪有功夫反思错误。惩罚变成大人蛮横斗狠,孩子歹毒记仇,整个变了味。智慧家长不会这样。他们惩罚孩子的重点在如何通过这件事,让孩子有所提升。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10岁男孩用妈妈的手机账户支付游戏费用1,2万元。这位妈妈发现后,没有怒发冲冠,而是将费用的一半6000元写下欠条,让孩子通过家务劳动来偿还。更令人叫绝的是,家长还把学习成绩的奖惩,与“债务”挂钩。不但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体会到挣钱的不易,还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好的惩罚不是泄愤拉仇恨,而是思考如何抓住这个触动孩子心灵的大好机会,对孩子实现最有效的教育。
爱和管束是家庭教育的“双面绣”,爱是主旋律,管束是实操性养育,也是爱的一种体现。
管束得当,孩子会收到爱的信号,成长得阳光而美好。管束不当,孩子会吸收恨的元素,长成歪把子树。
家长们,长点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