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能与“治国”相并肩。在古人看来,它们之间似乎还有一个递进关系,也就是说,先得“齐家”,才能达到“国治”。这与另一句俗语,“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古往今来,多少治国安邦的先贤们,都可以说是父母长辈“齐家”的成果。如果没有孟母三迁,就不会有一代儒家宗师孟子;如果没有岳母的教育,也不会有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无一不说明家风的重要性。
好的家乡离不开“和谐”二字。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两户村民新房紧换在一起、仅隔三十公分,甲室外装修需利用乙墙壁搭脚手架,但对方坚决不让,两家大吵一场,理事会介人此事后,把它们请到祠堂里,告诫口相互礼让,祖宗教诲不可违,无弟情谊不可丢,有过错在先的乙写了检讨,并当面向甲赔礼道歉,甲也立即承诺,修复乙被损墙壁,积怨瞬间消弱,“和谐餐”时,两家坐在一桌,相互敬酒,和好如初。”所以,好的家风以和为贵。爷爷常教导:“为人处事要大度,不要去和别人斤斤计较,到时候会伤和气以后就不好相处了。”伯父家与我们有一块竹林要分,那里有我们种的药材树,爸爸说要砍去卖掉,而爷爷却说:“不要,树让他们拿去,和他们硬争不会有好结果的,都是亲戚,让给他们我们不会吃方的。”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在相处中和气一点,多退让几步,不去硬争输赢,为人大度,是不会吃亏,不会破坏邻里关系的。
良好的家风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风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言谈举止影响孩子的行力,是孩子成长的风向标。一般来说,好的家风表现为孩子礼貌待人,尊师重道,子女相处融洽,父母知情达理,不过于严历,会鼓励式教育等等。通常,学习型家庭的孩子喜欢读书;勤劳型家庭的孩子热爱劳动,和谐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礼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懂得尊重,家风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种程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影响他们的性格,品德,价值观等等,孩子生活在家风良好的家庭中会心情舒畅,情趣会高雅,学习会奋进;反之则精神空虚,心神不宁、态度消极,学习松懈,这便是家风的重要性。
家风也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风气;家风也是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和谐之家才有繁荣之国,常扬清正之风,才能让国魂永恒、国运之帆永绵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