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原生家庭,何谓原生家庭?就是那个迎接你出生,抚养你长大,又把你放飞的地方。原生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决定了一个人性格发展的色调是明朗,还是灰暗。
我是个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的人,虽然几乎所有人都给我贴了开朗,乐观,积极,坚强,亲和力强等等类似光明的标签,而我却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感到恐惧和无助。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想是什么让我有这样两种极端的心态,一边像火,腾空而起,想要和太阳融为一体,照亮世界的每一处黑暗。一边又像水一样飞流直下,要钻入地底,恨不得我就是黑暗本体。
为了寻得答案,我不时回望,沿着布满泥泞的来时路,我看到了这恐惧的来处……
那时我是个小小的孩子,妈妈在家务农,照顾着我和弟弟。爸爸在城里的供销社上班,一星期回来一次。爸爸很少笑,加上我们又很少见到他,即使每次他回来都带了很多好吃的,我们对他仍然是又爱又怕,有时怕的成分甚至比爱还多。
记忆里爸爸在家的日子总会给我们讲很多故事,也会跟我们说很多道理,让我们做正直,善良,勤劳的人,现在看来我性格中的这些优点应该是那个时候种下的。
可是和这些美好的回忆比起来,爸爸妈妈的争吵,和争吵后数十日的冷战,以及三番四次的离婚却更让我刻骨铭心。每当这时候,小小的我便不知道该说什么,做什么,只能躲在角落里睁着恐惧的眼睛,无声的哭泣,生怕自己发出的一点声音加剧了他们的争吵。
奶奶说,他们的争吵是因为我。一个残疾的孩子,是家里的累赘,妈妈不想要我了才想着法子和爸爸吵架离婚。然后,我开始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原来是多余的一个人。既然是多余的,那么就不配和兄弟姐妹一样穿新衣服,更没资格和大家一样去上学,吃好吃的,甚至多喝一口水都是浪费。
认识到了自己多余的地位,我开始像一个多余的人那样活着,不和弟弟妹妹抢吃的,不跟妈妈要新衣服和玩具,当弟弟还不会系扣子的年级,我已经可以收拾好自己,叠好被褥。我不多言,不多语,安安静静地躲在角落,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长。
我就是这样一个丑小鸭一样的孩子,在这样一个被至亲认为很多余的环境长大,其实很多人曾认为我的人生就这样了,而我却小心翼翼又倔强的长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终于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原来我所有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所有的执着不过是为了弥补最初的不完美。我笑,是为了掩饰悄悄滑落的泪水,我抬头,是为了不看到躺下的灵魂,我勤奋,是为了赢得所有人一个赞美,父母的一个肯定,我所有的拒绝也只是为了有一天不失去!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世界上且不完美,我又何必耿耿于怀一己之身的残缺?又何必拼尽全力为了那份别人口中的完美令自己心力憔悴?花之妖娆,云影飘摇,我亦有自己的姿态,许多事无能为力,但许多事又由我把握。握在手里的珍惜就是,却偏偏累了一颗心去抓那目光都触不到的地方。
幸福,有时不是知足,是对所有的安排安之若素,欣然接受。那个养育我的地方,给了我最初的伤害,也给了我最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