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言君赵鹏
各位正在被男盆友施以招数加以迷惑的女孩儿(或男孩儿)们,你们不妨问问身边那个自认为浪漫的人:“浪漫”一词从何而来,是何含义?我相信,没几个人能说得出来。这样你们就可以让他来读我这篇文章啦。
音乐里有个著名的流派,就叫做“浪漫主义”,其重要的奠基人罗伯特•舒曼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人。他有着精彩的恋爱故事、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对后世巨大的影响力,是人类音乐史上绝对重量级的人物。我借由他来说“浪漫”的来源。
音乐天才抱得美人归
罗伯特•舒曼生于1810年的德国,父亲是出版商兼诗人,喜欢弥尔顿和拜伦的诗歌,母亲是个感情饱满的音乐爱好者。舒曼7岁才开始学习音乐,但10岁就已经在学校组织起小型管弦乐团,演奏自己创作的曲子。
父亲认为舒曼有音乐天赋,本已决定让他专修音乐,奈何尚未开始,父亲就死了。母亲改变了原定计划,决定让舒曼专修法律,理由是在那个年代,专修音乐远远没有专修法律更赚钱。于是,19岁的舒曼奉母命前往莱比锡大学专修法学。
然而,舒曼在莱比锡并没有放下音乐,尤其是钢琴演奏方面。他的才华被当时著名的钢琴教师希-威克教授发现。在威克教授的诚恳劝说下,舒曼的母亲终于同意了儿子弃法从乐的决定。1830年,舒曼住进了威克家中,开始了与威克亦父子亦师徒的关系。
然而这绝对是威克教授一生最后悔的事情。因为舒曼在学习期间,竟与比自己小将近10岁的,威克教授的女儿克拉拉相爱了。
威克教授怎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尽管舒曼才华横溢,但终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学生,而自己的女儿,不仅有着高贵的出身,还有着超出常人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克拉拉当时已经是非常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了。
为了阻止这段感情,威克教授使出了古往今来父母们“棒打鸳鸯”的绝招:“你如果敢和他结婚,就给我滚出家门,并且不得继承我的财产。”
放在今天,这种做法恐怕没什么力度,因为大多数父母不过就是说说。但当时的威克教授,绝不是随便说。舒曼和克拉拉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况且那个时候,没有父母的同意,他们不能成为合法夫妻。
怎么办?此时,舒曼的法律功底派上了用场:“亲爱的,走,咱告你老爸去。”
在经历了11个月的诉讼之后,法院判决舒曼与克拉拉婚姻成立。克拉拉从此成为了克拉拉-舒曼,但却从父亲家中永远地搬走了。
那一年正是1840年,舒曼30岁,克拉拉21岁。
精神分裂一生不得志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舒曼的人生一定非常幸福,其实不然。
舒曼一生坎坷,生活上穷困潦倒,艺术上在他有生之年也没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悲惨的是,他是个精神病患者,比这还要命的是,他的精神病还遗传给了他与克拉拉的两个孩子。简直是能赶上的倒霉事儿都让他赶上了。
舒曼最初的梦想是做一名钢琴家,这个梦想在学生时代就破灭了。在威克家学习期间,舒曼嫌自己右手中指关节不灵活,就偷偷地用细绳拴住手指,再把绳子另一头吊在房梁上,以此锻炼关节灵活性,结果不仅没成功反而伤了筋骨,手残了。好在他没就此一蹶不振,而是转型做了作曲人兼乐评人。1834年,舒曼与别人共同创建了对后具有重大影响的《音乐新时报》,刊发乐评文章。他的文字能力在我看来是所有音乐家里水平最高的——与他同岁的肖邦,尽管被称为“钢琴诗人”,却连给朋友回信都费劲。
舒曼过于敏感的性格使得他与人相处有很大困难,很多事情甚至要靠克拉拉出面才能摆平。更严重的是,舒曼似乎生活在卡拉拉的光环下。克拉拉是当时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钢琴才女,而作为丈夫的舒曼,作品却总是被放在货架的最下层,连书店的伙计都嘲笑他。据说,在一次演奏会上,当克拉拉的精彩演奏结束时,她立即在观众席里寻找舒曼的身影,当看到舒曼阴沉的脸色时,克拉拉以为自己没演奏好,眼泪瞬时流下,然而就在此时,台下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与此起彼伏的喝彩。
1850年开始,舒曼的精神明显出现问题,幻听、幻视,情绪不定。1954年的一天,舒曼在与别人谈话时,突然离场,冒着雨径直走出家门,纵身跳入莱茵河。幸亏抢救及时保住性命,此后舒曼被送进精神病院。据说在精神病院里,只有克拉拉或者与克拉拉有关的东西才能让舒曼平缓情绪。
1856年,舒曼带着满腔的遗憾以及对克拉拉无限的爱恋,在精神病院自杀身亡,留下7个子女给克拉拉一人。不知威克当年是不是看出了什么端倪,才死活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不过克拉拉对舒曼的爱,却是至死不渝。舒曼一生大部分的钢琴作品也都是为克拉拉所做。两人的感情深厚程度从这些作品中可见一二。
浪漫主义音乐奠基者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你说这半天跟“浪漫”有半毛钱关系吗?确实没有,因为从根源上讲,“浪漫”根本就不是人们现在理解的意思,它来源于“浪漫主义”哲学观点,是对以分析、实证为代表的客观价值哲学(即永恒哲学)的反驳。
两千多年来,永恒哲学的观点立足于以下三个命题:第一,所有的问题都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第二,所有的正确答案都是可知的(即使目前不知道,也早晚能知道,无论是从自然界获得还是从上帝那里参悟,总之是可知的);第三,所有正确答案之间是相容无间的,不会彼此矛盾。这三个命题隐含的意义是:真理与价值是固有的存在,人类若想了解,需要去发现它们。
与发现和分析相对立的原创性的基本艺术,就是浪漫主义的中心概念。
浪漫主义认为:大自然没有科学和哲学赖以研究的固定秩序,只有延绵不断的过程或增长,任何抓住这种过程企图对它们加以分析的做法都会将它们置于死地;所有的价值、意义、道德、生活方式,也都不是固有的和被发现的,而是被创造出来的,人们所思所想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们信仰某些东西,而人们之所以信仰这些,仅仅是因为人们想要信仰,与对错无关。
哲学观点在那个年代直接会影响到音乐创作的风格。门德尔松与舒曼关系甚好,但其音乐却体现着永恒哲学的强烈气息,以至于歌德生动地批评门德尔松说:
门德尔松使用美学方法杀死了蝴蝶,把蝴蝶钉住消除了这动物的全部颜色以及所有活的有生命的一切;他详细推敲的是蝴蝶的尸体而不是自然界的一种活生生的存在。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门德尔松的音乐,尽管很美,但你总感觉他是在将一副本来就已经存在的美丽图画,一点点地描述出来。而这种感觉在舒曼的音乐中绝不会出现——舒曼的音乐是流动的。你在听单独某句时无法想象全景的样子,你会感到他的音乐永远在表达一瞬间的感觉,永远在捕捉那种隐藏在生活表面之下很深层的,稍纵即逝的意识。
可见,舒曼不愧是浪漫主义音乐最重要的奠基人。用他自己的话说:美的音乐,是高贵的心的表露,幽远的灵的表现,与世间的喝彩或孤独的娱乐等事全无关系。
循着这样的思路,所谓的“浪漫”,核心含义是创造。
在恋爱问题上,送花、海滨漫步、跪着求婚都不算是“真浪漫”(充其量是模仿),做点儿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把它赋予你自己独特的意义,就“真浪漫”了。
又写长了。不过既然涉及到了哲学,还想再说一句:永恒哲学的观点一直是屹立在人类思想世界的巨墙,从柏拉图到当代的实证主义从未动摇过,不过浪漫主义已经敲出了它的裂缝。今天的我们,继承了客观发现主义与主观创造主义两种传统,并在两者间不停穿梭彷徨,总是希望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但却不知道它们是不是根本不可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