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妮、周一围、沈月联袂演出的春晚小品《办公室的故事》聚焦年轻人职场,暴露了职场真相,虽有夸张但不无现实意义,内容可以说很真实很扎心了。
比如,沈月饰演的小职员甲因背后说坏话,被新总监告知“失业了”。沈月临走前留话,“那你跟我妈说一声。”“我跟你妈说的着吗我?她妈是谁呀?”闫妮转身问。职员乙答,“她妈是我们公司董事长。”“老妹……”新总监抖着颤音追出门去。
原来,不起眼的小职员甲是黄金关系户。
1
对关系户,我们往往有根深蒂固的误解或偏见,常把它和“企业管理落后”等联系在一起。尤其当自己是草根一枚,费劲巴拉才能得到某个机会,而关系户们一个电话就搞定了时,“正义感”最是爆棚。
“你们有什么了不起”、“老子真刀真枪进来的,你们就是靠关系!”
知乎一网友吐槽:
公司是国际知名的IT企业。总裁办公室有几位女同事,基本都是公司有名但见不到人影。其中一位女同事,专门负责带经销商去美国开年会。年会基本一年一次,每次几十个人,为此安排一个专职人员显然是人力浪费。
后来得知,该同事是某国有银行的行长千金,而该行是公司的一个大客户。同事们开始酸溜溜的感叹:自己好,不如爹好!
事实上,“关系户”普遍存在于各类型企业。不管传统的民企、国企、高校、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大外企、新兴互联网企业,都不乏他们的身影。
一个学生从国企中层跳槽去了“饿了么”,从初级员工做起。作为形象好、情商高、能力强的三好员工,提及加薪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年中考核,他得了优,唯一的一个升级名额却没给他,而是另一个小姑娘,某甲方的亲戚。
我问他,有没有觉得不平衡?他说,有一点失落吧,但也想得通。很高兴他能以成熟的心态看待抢了自己机会的关系户同事。
存在即合理。公司高管不傻,作为盈亏自负的经营者,他们比谁都在意利益得失。之所以允许关系户的存在,必有容忍其存在的动力,--因此获益更多。
2
而前面说的关系户,其实类似于公司的资源交换。虽不值得鼓励,却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存在往往使公司经营在某一方便获得更多便利或优惠,对企业的贡献价值可能远超过一名勤奋敬业的普通员工。
从这个角度,组织接纳关系户尤其是资源交换型关系户,不仅合理,而且必要。
那为啥说起关系户仍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呢?
站在员工的角度:
组织是其生存的工具,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手段,是诸多需求的集合体。越是有能力的员工在上升阶段就越追求公平、公正的环境,以保证自己的努力回报最大化。
但(黄金)关系户凭借背后的人情资源关系,在入职、荣誉或晋升方面往往事半功倍。在努力的普通员工眼里,他们无异于游戏规则的破坏者,和上升道路的最大阻碍。
焉能不怒?
站在组织角度:
“有能力者上”的游戏规则,理论上对组织发展是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成为几乎所有企业努力倡导的理念口号。
资源交换型关系户虽有利好,因违背公平、公正等基本管理原则很难大张旗鼓,广而告之,由此,关系户的身份变的尴尬暧昧。
当然,关系户代表的经营机会与公平公正的管理原则的碰撞,并非解不开的乱麻,背后其实有清晰的逻辑支撑。
陈春花教授曾明确指出,“管理始终为经营(目标)服务”。
组织经营目标是企业一切活动的终极指向,管理活动也好,相关经营活动更是如此。
不管是科学合理的流程管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管理,还是人性化、个性化的福利管理,它们的有效性评判都是以能否直接或间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为标准。
那么,资源交换型关系户,对经营目标的促进作用有时更明显和直接,为啥不能肯定人家的价值呢?
比如有学生在某金融机构升了中层,告诉我这件事的人不免酸葡萄,“人家能拉来钱呗。”但对银行来说,能拉来钱正是他的核心竞争力,无可厚非。可知,还有很多观念需要转变。
再比如争执不休的管理与经营孰轻孰重问题。有争执是好事,说明大家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过犹不及,走入“管理水平越高,企业发展越好”的误区。管理和经营的关系,是管理服务于经营,管理是实现经营目标的内部手段(抛开经营目标谈管理是耍流氓)。
很多时候,一般企业和成功企业的差异并不在经营战略,而是“管理与经营战略的匹配水平上的差异”。
3
回到关系户问题,如果你的部门有关系户,怎么办?
1.真正的竞争对手永远不是关系户而是你自己。
正常情况下,私企也好,国企也罢,高管没有不希望企业发展好的,脱颖而出的人才也很难不被注意到。完全没能力、纯粹靠关系被提拔的例子在现代企业将越来越少,即使有,也常是副无足轻重的副职。
所以,有关系是锦上添花,有能力才是雪中送炭。真正有能力推动企业发展,机会或许晚来,但终会成为企业中坚力量。退一步说,也能为自己选择其他企业掌握主动权。
2.有关系并不代表没能力,不要轻视任何人。
关系户并非都是混吃等喝碌碌无为的人。
演员张曼玉也曾是一名关系户。年轻时的她在林青霞等一众美女中并不算出众,是陈自强的推荐让她获得了饰演成龙《警察故事》的女主角的机会。
机会是有了,能否把握得住却得靠自己。据说有场戏连拍三遍成龙都不满意,她就默默演30遍,凭着死磕的精神最终赢得了导演的认可。
职场中这种努力型的关系户并不少见。
“靠关系进来的人有海龟硕士,有985研究生,进来也不过是个文职岗位,而且很努力很勤奋,待人接物也很有分寸。那些能力平平,懒惰混日子,又不愿意努力的人有什么资格嫉妒诽谤?直接默默的匿了吧……”
最怕你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却把职场上的不如意,归结于关系户同事。
与其心理失衡,不如把时间精力用在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