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以战争为背景的历史小说, 从镇压黄巾起义开始,到三国归晋结束,大小战争数千场,死人数以百万计,所死之人绝大多数都是各为其主,死得其所,无怨无悔。然而有几个人虽然赤胆忠心,才智超群,料事如神,百谋百中,可谓活的明白,但是最后被主子所杀,却死的糊涂,死的冤枉,死不幂目,耐人寻味。
田丰死的让人唏嘘。田丰是袁绍旗下最厉害的谋士,他对敌我力量对比,战争形势认识十分到位。当曹操帅劲旅攻打袁绍时,田丰劝谏袁绍不可急于同曹操交战,要以逸待劳,消耗敌人锐气。袁绍不听,结果损兵折将,无功而返。接着,在曹操攻打刘备的时候,田丰又提出了趁其不备袭击曹操的“老家”许昌的建议,而袁绍犹豫不决,错过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官渡之战的开始,曹操兵精粮少,期待速战速决,田丰又劝阻袁绍不要出兵,坚守不出,袁绍不听,结果在官渡被曹操打得大败。由于田丰提出的建议多次与袁绍意见相左,被袁绍投进了大牢,当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归时,狱卒告诉田丰袁将军没听你的建议失败了,这次回来一定会重用你,田丰却说“吾今死矣!”原来袁绍心中暗度“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吾今归去,羞见此人”,便派人赶到监狱把田丰杀害。可见,对于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不思悔过的主子千万不可仗义执言,冒死进谏。
黄权和王累死的令人惋惜。刘备得到张松晋献的四川地图后,在诸葛亮的纵容下,对益州垂涎欲滴,此时的益州牧刘璋本来与刘备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不过仅仅都是姓刘而已。刘璋却把刘备看做皇叔宗亲,下令沿途供钱粮车马欢迎刘备入川与其共治益州,这本来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的事情。主薄黄权和从事王累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虎狼之心一览无遗,携诸位谋士竭力进谏拒刘入川,刘璋曰“玄德是吾宗兄,安肯害吾?再言者必斩!”按理来说,黄,王二人应该令行禁止,不违上意,做个老好人了事。因为益州是刘璋的,你二人不过谋一碗饭吃而已,何必较真!事实却让人敬佩。黄权叩首流血,用口咬着刘璋的衣服劝解他不要去迎接刘备,刘璋撤衣而起,黄权咬着衣服不放,撤掉了两颗门牙。王累的举动更吸引眼球,他用绳索把自己倒挂在城门上,一手执剑,放狠话给刘璋“如谏不从,自割断绳索,撞死于此地”,刘璋大怒“吾与仁人相会,如亲芝兰,汝何数侮于吾耶!”刘璋原以为王累不过是变花样劝阻自己而已,竟走出城门去迎接刘备,没想到王真的自绝绳索,脑浆崩裂。果不出二人所料,刘备得了四川,奠定了三国鼎力局面,刘璋成为丧家之犬。为了主子的基业,二人忠心耿耿,气节如虹,感人寰,泣鬼神。
杨修死的让人遗憾。杨修是曹操的谋士,像曹操肚里的蛔虫,对曹操的意图把握的十分准确,甚至可以对曹操内心阴暗不可告人的秘密了如指掌。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和蜀军僵持不下之时,曹军的主薄杨修却因一根“鸡胁”掉了性命。《三国演义》中解释为“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针见血的指出,杨修之死与他的“恃才”和“犯曹操之忌”有关。《三国演义》中杨修的才华主要通过三件事表现:一是阔门事件。曹操让人造一座花园,造好后,曹操去看了一下,然后在门上写上了个“活”字就走了,结果是“人皆不晓其意”,杨修却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大家都不明白曹操在想什么,只有杨修看明白了门上的字的含意。并且很得意的把它告诉了别人。曹操知道后,心中便对杨修有“忌”了。二是梦中杀人事件。曹操为了防止别人暗害自己,便对别人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让大家不要在自己睡着时接近自己,并装模作样的杀死了一个替自己盖被子的近待。结果是“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而又只有杨修了解曹操的意图,并对别人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知道后更是“恶之”。三是曹操暗试曹丕、曹植事件。曹操想考查一下曹丕、曹植的临机处事能力。故意让两人出城,却在暗中吩咐门吏不让两人出城。结果,曹丕老老实实地退回来了,而曹植却在杨修的指点之下,杀了门吏。杨修又一次的料到了曹操的意图。而曹操知道后已经不是简单的“恶之”,此时的他已是怒火冲天,借口以乱我军心为名将其斩首。本来能准确把握住主子的意图,领会主子的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事,但是他持才放旷,屡爆主子的隐私和难言之隐,最后招致了杀身之祸。
王垕之死更令人深思。王垕是曹操麾下一位忠于职守的小粮官,认真执行主子的决议,恪尽职守,到最后也是稀里糊涂被主子杀了。袁术和曹操会战于寿春的时候,曹操帅兵十七万之众,粮草耗费巨大,但是袁术坚守不出,眼看军粮将尽,作为军队粮官的王垕立即禀报曹操:“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曹操答曰:“可将小斛散之,且权救一时之计。”于是王垕就遵照主子的意思用小斗发放军粮,士兵吃不饱了,开始孕育哗变,这对军队统帅来说是致命一击,如何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呢?当然曹操有他的妙招,把王垕叫过来,先表扬王垕执行他的措施得力,正当王垕心里乐开花的时候,曹操把王垕拉到身边悄悄说,我向你借一件东西来稳定军心,你可千万不要推辞。王垕就问“丞相欲用何物?”曹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刀斧手手起刀落,王垕便一命呜呼。本来克扣军粮这是主子的主意,也是一种无奈之策,但是引起军心动摇,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那总得有个人承担责任吧?于是曹操就把王垕的头颅悬于高杆并出告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皆解。看来,在主子权衡不周,决策失误的时候,需要找替罪羊开脱时,那时候那个坚持原则,不懂变通的执行者就是倒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