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生,我其实没有多少素材,因为我的阅历不够,没有读过很多书,也没有走过很多路,不曾看过别样的风景,也未曾经历过大风大浪。
我深知这些是我写文章的短板,因为没有素材,没有灵感,就没有文章。所以日常生活中,我需要多看,多听,多记。
如今我还在家里,没有回学校,现在一直在上网课,所以我的很多素材都是来自于我身边的人:我的老师,我的父母,甚至于偶尔串门的亲戚。
有一句话叫做“话糙理不糙”,我觉得身在农村,对这句话真的深有体会。在农村,我接触到的都是种地的,养牲口的,大家都很接地气。他们也许没有读几年书,没有什么文化,很多知识都不懂。但是农村人,如果你问他们关于种地,养殖之类的事,他们能和你唠一天,看似平平常常的话,其实都是他们的经验。
因为我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他们,所以我的父母,我的亲戚,他们的行为,他们所说的话,就是我的素材,平时我会有意的把我认为有道理的话,记录下来,后期再整理。
还有我的老师们,也许是因为网课期间老师们见不到自己的学生的面孔,他们也觉得单纯的上课太过无聊,所以总喜欢在课上开个小差,唠唠嗑。而网课的好处就是,在他讲那些大道理的时候,我可以悄咪咪切个屏,然后把老师说的话记录下来,下课后再整理。
我的很多文章里,有一些大道理其实都是我的老师们在上课时讲给我们的,我把那些记录下来,它们就在后期成为了我的素材。
而除了这些,我就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阅读。像我这样每天去积累素材固然是好的,但是不是每一天都会有有趣的,值得我记录下来的时候发生,有些时候我也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提到阅读了。大脑就像一个海绵,吸水很容易,挤出水却很难。而阅读就像水,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给海绵,而一块海绵中水一旦多了,就容易挤出来。阅读能够让我们的脑子里有东西,肚子里有墨水,能让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不用那么发愁。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即使不阅读,我也可以写很多文章。的确是这样,我也可以,人成长的这么多年,期间有许多故事,也有总结下来的经验,我当然可以把这些都写下来。
但是,人不能一直都消耗脑子里的观念,知识,经验等等,如果你不去学习新的东西,旧的总有被用完的一天。你的确可以靠你成长的这几十年攒的故事,经验来完成你的文章,那你把这些都写完了呢,怎么办?靠编吗?即使要编,脑子里没有东西,怎么编?你不去输入,不去阅读,不去看,以后的文章要如何写。
就像大家所说的“有输入才有输出”。只有大量的输入,大量的阅读,才能保持平衡。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大脑得到了充分的滋润,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在你想要积累素材的时候,做到多看,多听,多记,有灵感就及时记录下来,防止自己忘记。平时多阅读,大量的输入,让自己的脑子可以一直运转,让阅读本身成为自己的素材,那你以后一定不会发愁没有东西可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