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宝妈的周末,我吼了孩子三次:多少妈妈在情绪崩溃与愧疚中循环

01

周日上午9:40。

女儿刚刚起床,我让她自己先抓紧时间洗脸、吃点早餐,10:00她有一节舞蹈课。

我刚换好自己的衣服,一抬头,看见她居然在客厅玩彩泥!

我火了,提高嗓门朝她吼道:“你在干什么?还要不要去跳舞了?”

女儿放下玩具,紧张地说:“我要去跳舞!”

我一边给她拿过一盒牛奶当早餐让她快速喝完,一边给她换衣服。

我拿出一条灯笼裤准备给她换上,她小嘴一噘:“我要穿裙子!”

我抬头看着钟表,时间已经指向9:55。

我火气更大了:“老师说了,跳舞时不让穿裙子!今天反正时间也晚,您再这样索性不要去跳舞了!”

老赵闻声也过来:“要去哪里?我送你们去!”

我不理他。也没搭理女儿,狠狠地把她的裤子扔在了沙发上。

女儿哭着说穿裤子。

收拾停当出门时,已经10:00了。

在路上,女儿又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上次老师表扬我跳舞的动作标准!”

怒气还没消散的我,听了女儿的话,一下子愧疚起来。

育儿专家说,每吼一次孩子,就是打击她的灵性。

想想我也后悔起来。更愧疚的是,每次我吼完孩子之后,孩子还是一脸天真一如既往地对待我……

原来最痛的,是吼完孩子后她依然无条件爱你的眼神。

比如今天早上的跳舞的事儿,怕迟到就早点就喊她起床呗;再说,迟到就迟到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可是,那一刻,我就是被一股怒气挟裹着,忍不住朝她发脾气。

我知道,这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我。

一方面是生理期激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最近各种事儿的积压,造成我心里有一种无名的怨气难以消除,外在的一点小事,都能轻松地点燃我的怒火。

02

中午。

婆婆说:“中午咱们做卤面吧?”

女儿条件反射地反问:“为什么要吃卤面?”

婆婆回答:“你爸爸想吃卤面,你昨天不是也说要吃‘黄面条'吗?”

女儿又有些习惯性发问:“那妈妈呢?”

我心里也咯噔一惊。

那一刻,有对女儿在意我的感动,也有被婆婆、家人忽视的嘲讽。

空气中,集体沉默了几秒钟。

我佯装镇静,又带着几分讥讽地回答:“妈妈吃什么不重要,不需要在乎!”

这件事像面镜子,照见婚姻里那些被默认的忽视。有些委屈,连孩子都察觉了,唯独最该懂的人始终不懂。

03

下午。

老赵嫌女儿吵闹,自己回到次卧把门反锁,呼呼睡觉。

婆婆收拾完厨房也休息了。

女儿在客厅里玩,我躺在沙发上一边迷迷糊糊浅睡,一边陪她。

没过一会儿,她又爬上沙发,在我身上蹭来蹭去,骑在我腰上,扒开我的眼睛,不让我睡觉。

我气愤地摆脱她的纠缠,坐起来喝水,她又猛地从趴到到背上,一用力,水杯里的水撒了我一身。

我烦躁地让她自己去画画,可安静不过三分钟,她就又过来各种缠着我。

我呆呆地坐着,莫名地有一股烦躁、悲哀、无力感涌上心头。

当女儿又一次猛地咬了我胳膊一口时,我终于爆发了:“你能不能放过我!昨天晚上你鼻炎犯了呼吸不畅老是打呼,我都没休息好,你今天又一下午都缠着我,烦死我了!”

这句话本该砸向隔壁紧闭的房门,最后却落在孩子茫然的眼泪里。那些没说完的话都变成了刺,扎伤最不该伤的人。

可是旁边的卧室依然静悄悄,没有任何声音。

这时婆婆走出来,带女儿去楼下玩了。

我依然默默地坐在客厅,一个人自由了,反而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夏日的午后,莫名的急躁。

04

傍晚。

婆婆回来了。

“你下楼去看着孩子吧,她在楼下滑滑梯处玩。”她理所当谈地对我说。

放在平时,这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可偏偏,那一刻,我心里莫名的委屈。

“她爸爸不是也在家吗?让她爸去!我不去。”我忍不住说道。

“我这会儿有事!”我又欲盖弥彰地掩饰,找了个蹩脚的借口。

我气愤的还是老赵周末也从来没想着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他平时上班忙也就罢了,凭什么周末了还不带孩子!

“好,我下去看闺女!”老赵搭腔了,可是过了好一个会儿还不见动。

“你到底去不去看孩子!磨磨唧唧的,不愿意去你说清楚!”我生气地吼道,又欲盖弥彰地说道:“我今天下午有事儿,我不看孩子!今天上午我带孩子去跳舞,又带她去医院看病;下午又带了快半天,现在也该你管孩子了!”

说完,我摔门进入书房,打开电脑,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我忽然明白:原来婚姻里最累的不是身体,是永远在等对方先伸手的期待。

05

这个暴躁的周末。

我知道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心结。

想把一切放开,我也努力地做到情绪稳定,不发脾气,心平气和。

我告诉自己不对婚姻、伴侣抱有太高期待。

可是,这是我强行加诸于自己的意识,并不是从内心深处彻底的接受和放下,所以还是忍不住发泄出暴躁的脾气。

婚姻里,最重要的是要好好说话。

目前,我还做不到。

婚姻,是一场不断的修行。

育儿,也是重新养育一遍自己的过程。

接受这个暴躁的自己。

把情绪发泄出来,接受自己的坏情绪。

在这场修行里,我们都是跌撞前行的学生。

那个会发脾气的妈妈,比完美妈妈更真实。

也许有一天,我能从真正地放下和接受,能够情绪稳定,平和,喜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