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我携家人踏上了九溪烟树的寻幽之旅。都说西湖十景里此处最是清寂,果不其然,冬日的溪谷褪去游人如织的喧闹,倒成全了我们与山水私语的奢望。
晨雾初散时,九溪的石刻前已立着雀跃的小宝。四岁孩童举着鱼网,对着澄澈见底的溪水歪头发问:"怎不见参子鱼?"稚语未落,溪畔老柳忽地惊起几只山雀,倒像是替游鱼作答。溪石间漫漶的水痕里,"九溪烟树"四字正浸润着千年水汽,小宝踮脚去够石刻上的"溪"字,衣摆扫过青苔,惊落几粒晨露。
沿碎石径徐行,林海亭飞檐挑起半阙晴空。亭柱楹联"小住为佳"的禅意尚在舌尖回转,女儿已指着壁上彩绘讲起喜儿化龙的传说。小宝抱着保温水瓶听得入神,忽见石阶处转出位背着旅行背包的老者,虽着衣时尚与画中人物倒有相似之处。先生笑说此间山水最宜养性,话音未落,小宝已攥着新得的"金箍棒",将枯枝舞得虎虎生风。
愈往深处,涧水愈发清泠。过九溪烟树碑亭时,恰遇山瀑生烟。冬日水势虽减,那飞珠溅玉的细沫漫过苍苔,倒真应了"烟树"的意境。小宝仰头望着崖壁间的水雾,忽地拍手叫道:"烟字活了!"稚子眼中,山水总是这般通灵。
择龙井村方向前行,十八涧便成了天然游廊。茶田叠翠处,我假装采冬茶的老妇人鬓角簪上一朵茶花,手抚垄上新叶犹带霜色。小宝举着网兜追蝶,惊起茶垄间觅食的竹鸡,扑棱棱掠过枯黄的狼尾草。先生折来茶枝教他辨认叶形,祖孙三代蹲在涧石上的剪影,倒映在漂着枯枫的溪面。
行至龙井村口,茶香已漫过粉墙黛瓦。村中茶肆皆悬着竹编茶匾,炭炉上煨着的紫砂壶咕嘟作响。小宝攥着零钱包,踮脚要买龙井茶礼盒,说是要送给家乡溪边遇见的垂钓鱼佬。稚子尚不知世故,却已懂得山水相逢的情谊。
归途公交绕山而行,暮色里的杨梅岭村浮起炊烟缕缕。理安寺黄墙时隐时现,飞檐挑着最后一抹霞光。小宝枕着茶香沉沉睡去,掌心还握着半片茶树叶。这冬日寻幽的妙处,原不在满目繁华,而在石径苔痕里的驻足,溪涧晨雾里的凝眸,更在那稚子无心中,将山水灵性悄然种下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