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拜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日益紧密,很多西方国家的节日在中国流行开来,有的甚至盖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风头。

        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春节这个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也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风采!尤其最近几年,年味一年比一年淡,很多人感叹过年没意思,有的索性就不回家!

        在我们老家,虽然年味也逐渐变淡,但依然传承着一个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礼节——磕头拜年。按照习俗的规定,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五,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初一要在天亮之前起床,有白事的家族,三年不起早,也可不磕头)。在这期间,家中堂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家谱前,作揖、下跪、叩首(三次)、起身、作揖,然后再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女士不作揖,直接磕头)。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而街坊邻居的,给男士递烟,给女士分糖。

        按照旧时的习惯,磕头拜年的顺序是这样的:初一,本村父老乡亲;初二,媳妇回娘家;初三,外甥走姥姥家;初四,侄子给姑姑拜年;初五,去姨家拜年。后来顺序就乱了,在初一起早给街坊邻居磕完后,随即采取就近原则到亲戚朋友家磕,不过一般都只在上午,吃了午饭就不再磕头。

        大年初一的上午,我是这样度过的:

        凌晨五点,起身吃饺子,而后先在自家神位前磕一个头,再分别给父母磕一个头,而后跟父母去奶奶家和叔叔婶子汇合。

        6:00,叔叔婶子聚齐了,男女各一队,陆续开始磕第一轮头。先是给自己家谱和奶奶磕,而后走出家门,按照辈分的大小和年龄的长幼依次登门磕头。大街上三个一队,五个一伍,来来往往热闹非凡,不过在第一轮时大家的活动范围比较小,仅限于左右邻居。

        这一轮历时一个半小时,本人进了十余家,作揖20余次,叩首30余次,跪地磕头20余次。

        7:30,开始了磕第二轮头。我跟两个堂弟去了邻村的两个姑姑家,幸亏她们都没了直系亲属,只在本家磕了头,不然又会下跪无数次!

        8:00,开始了第三轮——岳父家。按照旧时习惯我应该在初二随老婆一起去岳父家,但由于他家离姑姑家近,所以每年我都是顺带前往。岳父家直系亲属较多,这一轮所消耗的时间和磕头的次数与第一轮不相上下!

        9:00,开始了第四轮——同学家。这一轮如果把所有同学家都跑遍的话,不累瘫的肯定是超人!好在我们同村的同学没有达成共识,反而来自三个村子的6个同学每年积极参与活动,虽然只有6家,但住址特别分散,东西南北皆有,一圈下来足迹踏遍了三个规模庞大的村庄!在这一轮里,三个村子里的人的活动范围都放大到了极限,你来我往,熙熙攘攘,胜过挤火车,强过赶庙会!

        第四轮结束以后,已经是10点钟了,从6点开始,已经进了几十家,作揖下跪上百次,步行距离十余公里,但磕头大戏才刚刚开始!还有外婆家、姨家、姑奶家……由于时间限制,其他的头只能推迟到明后天……

        在熙攘的磕头队伍中,有穷人,有富人,有老板,有农民,也有学生,甚至是孩童,不管身份如何,也无论年纪大小,大家都开开心心地融在队伍中,心甘情愿地作揖下跪,这里没有难为情,没有屈辱感,有的只是对文化的传承,对童年的回味!

到了下午,大家都开始了各自的娱乐,或打麻将,或斗地主,或宅在家里嗑瓜子看电视,到了第二天,继续磕未完的头,不过后面几轮的性质就略有不同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月初,临近春节回家的日子。天涯社区有网友发帖称:自己是来自南方的新媳妇,要和北方人老公回老家过年。那边要向至亲长...
    流年芳华阅读 1,464评论 1 9
  • 在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子,凌晨三四点钟,就会有零星的鞭炮声响起,有些孤单却不冷清,随后一点点多起来;将近五点的时候,所...
    还是渔夫阅读 1,132评论 4 12
  • 每年初一,大爷早就说好,要到五点起来,趁天黑时点炮下饺子。出锅时先端上两碗摆在中堂敬天,筷子整齐,然后才一碗碗盛放...
    vitors阅读 400评论 4 6
  • 我和老公结婚八年,我俩一个北一个南都在同一个城市打工,应该属于一见钟情的那类爱情。我喜欢他的阳光,活力四射,给我感...
    燕子飞飞飞飞飞阅读 187评论 0 2
  • 文/anMoo韩魔 《游园不值》——— 叶绍翁(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anMoo韩魔阅读 477评论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