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花了三周时间,读完了这部小说。读完高中后,我很少在读单纯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买这本书,一方面是被马尔克斯的名号吸引,另一方面是因为无论何时走进书店,在推荐书架上,总有这本小说,属实好奇这将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忍不住下了单,果然还是中了畅销书的魔咒吧。
本书描述了杂货店女老板的私生子阿里萨和小商贩女儿费尔明娜的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人生初见,窗畔一眼万年,他对她一见钟情,日日追寻她的身影,夜夜想念,终于与她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通信和爱情。然而再见时,她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拒绝了他——没有给他任何机会和希望,几年后她选择嫁给了出身名门的医生。他一直未曾放弃,直到她丈夫去世,他又一次展开了追求,最终在“新忠诚”号的轮船航行中,迎来了迟到的爱情。
这是一部旷世爱情小说,大部分关于本书的介绍和解读,都是这样描述的。很多人感动于男女主之间一生一世的爱情,然而读罢觉得,整个故事更像是一个人的单相思,一个患了爱情“霍乱”之病的男人构建的爱情幻想。因为对于费尔明娜来说,阿里萨就是一个幻影,是少女时期做的一个梦,和曾经做过的许多梦一样,她内心拒绝承认它的真实与美好,拒绝想起它曾经满溢的激情与芬芳,甚至婚后多次遇见阿里萨,内心从容、淡定,就像从未认识他一样。
而爱情是什么呢?词典中的解释为:“两个个体之间相爱的感情、情谊。”显然男女主人公在分手后就不存在相爱的感情了,爱情只存在一个人的心中或幻想中,因此也只能称为单相思。
假如男主长相帅气、男女关系纯洁,相信这个故事会赢得很多人的认可。而男主在有限的生命中居然有622个长期情人,私通有夫之妇,甚至导致命案发生;勾引寡妇和少女,导致最后一位少女情人自杀,这些都与普通人的爱情价值观相悖,因此也受到很多读者的诟病。
假如男女主人公在一起还未到暮年,或许这个爱情故事会让很多人感动。而两人再次走在一起,已经到了行将就木的年纪。无论是《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几乎歌颂的都是青年人的爱情。对于老年爱情,我们向往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吧,它不会像网络霸总小说一样,总是呈现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爱情故事。文学作品往往保罗万象,有高尚,有卑鄙;有露水情缘,也有一往情深……呈现的是现实世界和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性的复杂。
阿里萨和费尔明娜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爱情观,一个是浪漫主义的感性派,一个是现实主义的理性派。本是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却在生活编剧的安排下不期而遇了。而正好他们相遇时值少年,还没有真正接触现实生活,冲动和激情占据主导,才有了这么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所以当费尔明娜被父亲带走,外出游历,历经生活的困苦,逐渐成熟时,冲动和激情也就逐渐消退。她开始直面现实生活,这生活既包括油盐酱醋茶,也包括可以掌控的稳定的幸福。这时候她才醒悟——浪漫、执着的阿里萨并非自己的良配。
反观费尔明娜和丈夫乌尔比诺,他们并非因为爱情在一起,却共同缔造了一段还算幸福的婚姻,虽然期间也有波折,比如费尔明娜与婆婆不和,比如乌尔比诺出轨。但这不就是俗世常见的婚姻吗?那么他们之间有爱情吗?
我认为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一段经典描述,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感情……但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的沾沾自喜,和对自己建立起自己家庭个的洋洋得意而已;女人们禀性善良,喜爱虚荣,因此便认为这种感情极富精神价值。但在冲动的热情前面,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所以爱情是奢侈的啊。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又有几人能遇到呢?
老年的费尔明娜面对丧夫的孤独,逐步在阿里萨热情的“引诱”下,防线很快溃败,迎来了自己的黄昏慕情,而这感情与爱情有几分相关,未可得知。
我并不喜欢这部小说,大概每部书都有其最佳阅读年龄,像我这种已到“而立”之年,看着小说中难以平复的激情和波澜起伏的社会图景,竟没有什么想法,反而对其中某些细节交代的不足,耿耿于怀……觉得不合逻辑。
无论如何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大家作品,作者擅长把握节奏、铺设背景、适时引入高潮又在合适的地方戛然而止,时间跨度非常大,叙述却很流畅。
然而古往今来描述爱情的文学作品众多,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恰又不好写,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俗套。“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一部作品单以“爱情”为主题,社会背景再宏大,格局不免小气。
马尔克斯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爱情人生观,尽管难以苟同,也无法否认人及人生的多样性,因此读书时、与人交往时,不能以一种自以为是的价值观随意评判,而忽视其可取的部分。当爱情遇见世俗,结果也不只一种。
吐血忠告:读小说时,不要看相关改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