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努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给他人帮助,并成就他人吗?我最近看到不止一本书上提到“帮助他人,成就他人”的说法,这与我们的惯性思维格格不入。你想,我们那么勤奋,刻苦,在成功道路和竞争的赛场上拼杀得头破血流,到头来却要帮他人成功,把自己的智慧和积累贡献他人,让自己被他人利用,成为他人的垫脚石,这到底值得吗?我一开始真的是不明白,也曾经对自己寻求帮助的人冷言冷语。
我曾经看到过一位谈判大师的作品,讲真正高明的自己成功的谈判并不是我赢你输,或者俩人平手,而是你赢了,但又让对方觉得他赢了!就算达到了双赢,但如果对方不满意不高兴,仍然不算成功,因为对方有可能不愿再跟你合作,丧失了许多潜在利益,而对方对谈判结果的满意程度决定了这次谈判成功与否。
看到另一个作品这样说到:真正有效的社交是让对方自我感觉良好,和自己沟通感到很愉快,而不是让人家觉得你很牛!有一个故事印证了这一点:有一位女士和男士A聊天,之后,她觉得男士A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她又和男士B聊天,之后,她很开心的说:“跟他聊过之后,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最近看到的书里提到:成就他人的社交才是有效的社交;为别人提供帮助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交往中要主动为别人提供帮助,分享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助他人成功;不要怕别人带有功利性地跟自己交往,自己和别人交往时则尽量不要带有功利性;要想获得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注意,也要以提供帮助的方式来接近,因为再优秀的人也不是神,可能在某些方面需要帮助,等等等等
渐渐的,我也被“洗脑”了,细细想来,也有道理,人们愿意跟打交道比较舒服的人交往;而且你帮助和成就了他人,说明你很有能力;在帮助别人时,说不定又提升了自己的本领和水平;你一旦帮助别人无私奉献,等你转而像对方寻求帮助时就不那么纠结,而是很坦然,对方恐怕也更愿意帮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总之,帮助和成就他人百利而无一害。我想,在自己不需要付出过高代价的情况下,尽量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助人一臂之力,内心也会得到涵养,情操也会向高尚聚拢,当然也要认清并远离白眼狼式的小人以及自私的利己主义者,防止自己的内心遭受伤害而变得冷漠。毕竟人与人的交往绝不能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只有良性互动才能走的更远,心挨得更近!
从现在起,我要热烈欢迎主动找我帮助的人,设身处地了解他(她)的困难,以最好的令双方都乐于接受方式给予帮助;觉察到别人寻求帮助时的欲言又止,就不要等人家说出口,而是主动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在自己方便的情况下,多做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少给别人添麻烦也是一种帮忙。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你应该相信,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这样对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