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你意识到差距时,差距已经无法逆转
很多人之所以不主动学习,是害怕学的东西以后可能用不上。
实话说,很多东西学了,的确不是当下就能够用得上的,但这实际上也有好的一面。
你想想,如果一个问题的解决,大家都只能用当下新学的知识才能去解决,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正是有人一开始就去积累,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所以当面临机会时才能一击命中;而那些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真正见到兔子了才发现没有趁手的工具,面对机会时只能望洋兴叹,然后感慨老天爷偏心。
打个比方,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如果你开始去学销售的相关知识,一开始来说的确对你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并不能让你的产品技能得到提升。
但是随着你对于销售的理解不断深入,你就会知道在销售的眼里,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最好卖的,什么样的产品才是自己最喜欢卖的。
毕竟,作为产品经理,要想成为产品线的总监,你不止需要负责把产品做出来,还需要对业绩目标负责,那就要清楚每一个环节的视角和利益。
很多人说,学习不应该太功利了,但实际上这句话说得并不对。
学习功利是对的,要带有目的性去学习,但是学习不能太急功近利了,需要耐心,需要延迟满足。
对于那些想要做了就能马上见效的人,其实赌场才是想要的战场,买定离手,是大是小,一看便知。
而对于那些有着长期远大目标的人来说,要想在最后的决战获得成功,就需要兢兢业业,日拱一卒,日积月累,
他们知道灵感是流汗流出来的,质变是量变由积累出来的。
我们常常认为,在战场上两军交战才是最终分胜负的地方,实际上,胜负在开打前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你日常有没有认真训练,队伍有没有严格的纪律,战前有没有针对对手进行优劣势分析,对于战场的地形有没有认真勘察,对于天气等自然因素有没有提前防范,“不战而屈人之兵”,说的就是这个。
我们常常认为,差距很容易追赶,实际上,当你意识到差距时,差距已经无法逆转。
借用房产里面的一句话:800w的现金,和3000w资产+2200w负债,搭配整理好的“资产包”,这能是同一回事么!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拳头打到脸上,才能感受到疼痛。
学东西不要怕失去什么,而是要怕不学可能会错过什么。
大公司里面的部门,招人永远是倾向于多招几个,甚至宁愿养几个闲人,为什么?因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没有一定的人员冗余作为基础,真正面临战役的时候,真正需要人的时候,你又如何拉出一个能立马上战场冲锋的队伍?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养门客,看似混入不少“无用之徒”,其实是为了构建“认知冗余”。
基于“无用之用”的“有用之用”,更容易枝繁叶茂。
02永远把选择权,放在自己手里
今天看到一句话,特别有感触,分享给大家: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意思是说,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袭我,而要依靠自己随时应付敌来的充分准备;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攻我,而要依靠自己有着使敌人不敢攻我的强大实力。
求人不如求己,永远把生杀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具体来说,就是你的收入来自于哪里?
如果你是一名职场人士,你就要考虑手上现在这份工作,背后的收入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是学历,资历,上司的关照,技能,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如果是学历,学历是否在大学扩招以后依旧有效;如果是资历,以后是否能够抵挡住来自年轻人的凶猛攻势;如果是上司的关照,上司如果哪天不关照自己了该怎么办;如果是技能,如果当前的技能过时了又该如何安身立命。
在我看来,越是优秀的人就越是焦虑,越是屌丝就越是追求开心,整天无忧无虑,过好今天就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
从另一个角度看,焦虑也是一种远见,居安思危从来都是强者恒强的秘诀。
所以你会发现,有些人在职场之外,还会选择开辟第二战场,无论是搞写作自媒体,还是搞短视频,直播卖货。
他们在主业之外,还花时间精力去搞副业,目的都是为了积累自己的品牌IP,他们明白收入来源单一的脆弱性。
求人不如求己,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哪天被公司突然一脚踹开,希望你不会过于显得被动和无力。
(正文完)
作者介绍:鸣人
智慧城市行业软件产品经理,解决方案专家
关注我,每天分享个人认知、职场经验、成长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