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之死

  那是一年秋天,年轻的王勃还不懂得什么叫做藏锋敛颖,只凭着一腔少年豪气抒发着自己对于家国天下的远大抱负。上位者所欣赏的是能为己所用的才华,而不是这样的一个不安分子,所以就算是文化开放的大唐长安也没有他的立锥之地。好在,他还很年轻,冠盖满京华的唐初才子此时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少年总是开朗的,仕途上的挫折并不是什么大事,正好也可以摆脱少年成名的烦恼,去看一下大唐的山山水水。

  传说蜀中的风带酒香,蜀中的雨绵柔多情,“游子去游多不归”。蜀中自然就成了他的目的地。初到蜀中只觉得“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相逢今不醉,物色自轻人”。

  可少年同样也是忧伤的,蜀中人的安逸祥和同样也唤起了王勃的孤独之感。想起早年的意气风发,与现如今的飘零落魄他写“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家乡”。

  还好他还有朋友,虽然大部分的只能怀念,但总好过孤身一人。拿着酒,想着天边的你“自然侵一醉”。生活本来可以这样不咸不淡的过下去,远方传来的消息打断了眼前的宁静,王父沉疴发作,需要虢州的草药,恰好友人知道了他的近况,又怕他羞于开口,于是就替他谋了虢州参军的位子。

  少年总是浪漫的,在去虢州的途中先是得到父亲病愈的消息,又遇见了一位让他心动的女子。

  春光烂漫的季节,一位妙龄女子身穿浅黄绣花的交领襦裙,立于路边的花丛之中,笑颜如花的看着蝶戏莺舞。那笑容伴着蝴蝶一起飞进了王勃的心理。这个时代,比郎情妾意更重要的是媒妁之言。到了虢州他才发现,那少女原来是洪州太守之女,自己一位同僚的未婚之妻。

  少年总是冲动的,初尝心动的少年怎么能控制住那肆虐的相思?看着心上人在眼前,眼里总是忍不住流露出情意,听闻她喜好话本,外出遇见时难免带上几本,听闻她喜好桃花,王勃的房间里也总是插上几支。他的行为落在了同僚的眼里,心中愤恨,设计王勃杀人,最终锒铛入狱。

  少年也总是幸运的,他入狱之后的不久又巧遇天下大赦免除了死刑。少年经历过生死之后才更加懂得什么叫做畏惧,“富贵比浮云,光阴逾于尺璧”,那爱情呢?少年暂时还不懂,所以他暂时沉浸于修书撰志当中。上元二年春天他决定去交趾看望老父,九月初到达洪州。

  少年总是专情的,路过洪州又怎能不打探一下她的消息。男人总是敏感的况且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他的同僚深知自己的妻子对他的欣赏。打消这种欣赏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比他强,之后便准备了滕王阁大宴。可惜他面对的不是凡人,而是个少年天才,反而为王勃提供了一个一展才华的平台。

  少年总是开阔的,太守的夸赞,同僚的欣赏,让王勃又找到了当年的意气风发的感觉。至于爱情,不可强求,就让它伴随着那落霞孤鹜一起留在那长江之上吧。

  当然这只是他的想法,他的那位同僚已经为他安排好了继续南下的路程以及船支。他道谢辞别,也许此时心中还有一些莫名的愧疚,不过那些愧疚在他被咸咸的海水包围的那一刹那就烟消云散了,也许他还在心里苦笑着感慨了一句:“天才自古如勇将,人间不可见白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雄伟的城楼下,一位白衣少年夹在一群锦冠华服的王公贵戚当中,分外惹眼。他斜依在丝毡之上,双目微合,已然梦中........
    柏舟兮阅读 2,414评论 0 2
  • 王勃,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
    简单明了阅读 615评论 0 3
  •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柱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
    悠米泐阅读 704评论 0 1
  • 先生,咖啡还要续吗 好像第一杯还没喝完的样子 她安静的走来轻盈而温暖 却卷起那片看似凋零的花瓣 花已落否,尘埃不染...
    安城的真金阅读 316评论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