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记忆中,我的童年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野花野草,是折枝为马、摘叶为帽的无拘无束,是夏日钓鱼冬日烤红薯的自得其乐。
第一次看到牧小野在朋友圈发松阳的照片时,相机记录下的那份山野乡村的淳朴瞬间捕获了我——一定要去一次这个地方!
事实证明,不虚此行。
以梦为马,我在松阳找到了儿时的陶然自得。
在松阳,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路边寻苗子,在枝头采那清新脱俗的金银花,在田间地头翻找精致小巧的野花……就像我儿时那样。时光仿佛拉回到十几年前。
大木山茶园骑行,亦是我心头大爱。
在这里,花香,茶绿,水静,风驰,路悠。
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
满眼的绿色会抚慰你的眼睛,一路的花香会卸下你的心防,耳边呼啸而过的风会让你有呼喊的冲动……工作时的疲惫、无奈、压抑,统统抛诸脑后;生活的不易、困惑、不解,通通在此刻与自己和解。当下的自己,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充满了活力与激情,迫不及待想要去发掘新世界。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杨家堂村,一个“金色布达拉宫”。
当初,我很大程度上是被这片红泥古村吸引来的。可能是文科生骨子里那种对陶渊明式村居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对自己身边钢筋水泥森林的不满,我很喜欢这个古朴的小村子——哪怕为此要穿过弯弯绕绕的小路,哪怕为此要跋涉泥泞不堪的小道。
但路上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到了村里,你能想到的都是安逸、舒畅、悠闲、惬意……这样的词。时光在这里仿佛是静止的。千年的古樟树静静立在村口,不问风云;房前的田园犬自顾自成群打盹,管你是主是客。
弯来折去的羊肠小巷里,村民们的院门大大方方地开着,大有“夜不闭户”的味道。好奇地探头进去,大多是看不到主人的。在你以为这个村子是不是无人居住时,身边却又从从容容走过一位大叔或老奶奶,满是褶皱的脸上有着安详的面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人心自然是恬静的。
人间三月芳菲衰,高山杜鹃燃欲火。
人间三月,山下芳菲未尽,山顶的杜鹃却更加吸引着我们。拾级而上,松柏夹道的小路后面藏着的是简朴的小村落。有种武陵人忽见桃花源的欣喜。
然而,美景总在云深处。高山杜鹃还藏在那云雾缭绕的山头,我们的征途还要继续。
越往上走,规整的石板路便越难寻踪迹;再后来,连石头路也不见了,直接换成了泥泞不堪的“原始路”。为此,也越发佩服路上三年级的“小红帽”们。
一路上走走停停,靠着与同伴相互鼓励支撑着走下去,“来都来了”!
还好,景不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