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挺乖巧的,一到爷爷奶奶家就上房揭瓦不像样子,我们一管,爷爷奶奶立马就把孩子拉过去哄,这样溺爱下去可怎么办?”
“我家也是,昨天把爷爷脸都抓破了,平时对爷爷奶奶也是又打又踢,老人家还觉得心疼舍不得收拾。想着回家再收拾,结果回来乖的跟什么似的。”
“你们跟老人分开住还是好的,哪像我家啊,从孩子生下来两边老人都冲着这一个孙子来了,我应付大的都来不及,哪还顾得上小的?”
“最起码你们两口子是统一的吧。看看我们家,我这边刚温言细语的给孩子说完,他爸就扯着嗓门咆哮,把孩子吓的一愣一愣的,这要再加上老人我还不得疯了啊。”
院子里几个妈妈的聊天引起我的深思。80后是最初的一批独生子女,当初的“小太阳”们现在也到了生儿育女的时候了,孙子(女)一出生,常常是“4+1”、“6+1”的养育模式,两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不同、两代人的养育观念不同,经常让孩子的爸妈陷入最痛苦的阶段,甚至是为了孩子的养育问题闹的两家老人不愉快,小两口红脸闹离婚的也不在少数。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在想什么?
严厉派:给一颗好心也不能给一张好脸。小孩子就是这样,太宠爱了容易蹬鼻子上脸,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时候毛病不好,大了还了得?要想以后成气候,就得从小抓起来。再说了,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激烈,不从小抓,那不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温和派: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现在这么小能指望他干什么呢?现在不玩以后就更没时间玩了,什么兴趣班、辅导班、补习班……听的我都头疼。以后学习锻炼的时间太多了,只有这几年才能敞开了玩,不是还有什么专家说,小时候玩好了,保护好天性了,以后各方面能力才好的吗?
中间派:保护孩子的天性没错,但凡事都不能太过,从小立规矩也是对的,但也要用科学的方法。现在科学养育的方法也很多,学了也不少,怎么感觉学回来就没有用武之地呢?
明白了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想法不同,做法肯定也会不同,那大家庭中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3岁半的小月在家里可真是个“小公主”,爷爷奶奶对她可好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爸爸妈妈也刻意锻炼过她的生活能力,但只要爷爷奶奶在,肯定是不愿意自己动手的。刚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家里人都担心她能不能适应,后来,老师反映小月的动手能力还挺强,衣服可以自己穿,吃饭也很快。
轩轩在自己家生活特别规律,午饭后自己就睡觉了,可在爷爷奶奶家从来不午休,爷爷奶奶怎么说他都没用,可奇了怪了,一回到自己家所有的生活又规律了。
我家小妞上幼儿园以后有时候会说自己长大了,有时候又说自己变小了。后来我发现,自己不想吃饭不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就说自己变小了,在幼儿园什么事都能自己干的时候就说自己长大了,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因此,当家里人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不同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先尝试和家人沟通,力争达成统一。特别是很多爸爸妈妈会学习正面管教、父母效能等科学的养育方式,能和家人沟通,达成统一的管教方式是最好的,这样,孩子会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内心充满爱和力量的孩子当然可以从容应对今后所面对的人和事。
二是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调整。如果家人很难达到统一的话,我们也要尊重其他人管教孩子的方式,同时也要相信孩子,在长期的观察中孩子自己是可以适应的,就比如小月和轩轩,孩子会很清楚在什么样的环境做什么样的事,所以,当家里人管教方式不同,孩子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应对的。成年后,我们面对的人和事也是不同的,这样的孩子说不定在今后更能融入社会。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相对于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而言,一家人因为管教方式不统一而吵闹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吵架本身才是真正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最大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