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总是听长辈们讲家长里短,感慨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总是感觉那是别人家的事情,因为大多数为了生活琐事而发生的争执,明明是可以息事宁人的,怎么就演变成一步步的矛盾升级,直到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后,才体会到自己家的家长里短,自己家的生活琐事,一切都真实的发生了,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什么叫做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最近发现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经意的被点燃,不是给宝宝换尿片了,就是要哄宝宝睡觉了,不是做饭少放盐了,就是烧水不及时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任何一个问题的重复发生,都会发生一次争执,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这些问题似乎在宝宝出生之前都不明显,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的频率,最近明显感觉到情绪总是反反复复,很容易发火,是时候该检讨了。
所有的事情发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自己可以做到的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像读书一样,能不能读懂不是自己能够决定,可是能不能读完却是自己想要做就能立马做的,也许就是要反复读那么几次才能读懂这其中的奥妙。通常情况下,遇到问题,总是在寻找自己以外的各种原因和借口,之所以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是因为谁谁谁,因为谁谁谁做了什么什么事儿,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好像自己总是最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这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回避问题,也许确实是别人的问题,那也是自己没能及时发现或者是及时提醒,也不能说自己一点责任没有。
10多年前,摘录的一段话,至今仍记忆犹新。“太太没有错,都是我的错,因为太太从来都不会犯错,如果太太真的犯错,那也是我的错,是我没有及时发现太太的错,所以,太太没有错。”当时只是感觉,讲这句话的人情商真高,而且很幽默,只是停留在这个角度而已。如今,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我,真的能够做到那么纯粹,那么谦卑吗?难,真的很难,说出来容易,做出来真的不容易,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叫自我为中心,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围着自己转,如果迁就别人,那岂不是太丢人了,岂不是太没有面子了。再仔细一想,丢人怎么了?没面子又怎么了?关键是那些抽象的概念,到底在生活中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没有。
记得之前看到一个纪录片,一个学习完传统文化的老师,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周围的人对那个老师的态度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举个例子,那个老师,每天用一块抹布,跪在地板上,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擦拭。先不说现在有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跪在地上擦地本身就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不要总是想着一天天的怼天怼地怼空气,少了那一份敬畏,人就会狂妄很多,十个不服,八个不忿,总想着自己能够改变世界,到头却发现原来一直在原地踏步,而时间却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家长里短也是一样,争执的前提是失去了尊重对方的那一丝丝敬畏,一点点的不如意,就要否定对方的一切,劈头盖脸的进行了很多回合极其不友好的交流,却都是在自说自话,根本没有听清对方在说什么,甚至是压根儿就没有听进去,这不就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更可悲的是,正是这样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沟通方式,每天都在一次次上演。说来也很简单,如果换做是一个自己十分尊敬的人,还会采取同样的沟通方式吗?答案是不会,这就是问题的根源,保持与对方的敬畏,因为尊重对方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常怀敬畏之心,开心自然来。
好了,今天的成长365到此结束,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