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小禾
记得很久前看到访问方舟的节目,她在访谈里说:写作就是以旁观者的心态对待周遭。抱着怀疑的态度对待周围。那时,我得出结论:原来写作就是观察,总结,评判,心得。
我从小在无意间养成日记的习惯,那时候的自己总喜欢每天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对一天学习,玩耍的流水账记录,有在山上看到美景的感慨,或者对周围小伙伴相处的记录!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或许也是有意无意去观察周遭的人与事。然后心生感悟。
也许因为习惯,我现今或多或少保留了这种习惯。只是在此之前不怎么用笔记录,一些想法,景色,在脑海里略过,就像过客一样,增添了自己的些许见识和经验,或者因此了解世间一些冷暖的常态。而后就像溪水汇入河川一样,融入生活,变成平凡。
如今想起来,这便是我自己对待突如其来的想法,对待身边景色的一种冷眼旁观的方式。于是惊觉,自己对待自己的生活,大部分时间也是以旁观的态度去对待,漠然而且有时甚至不在其中。
这也许就是造成自己在很多时候让人感觉很冷漠的原因吧。越来越对他人冷漠,对周围事物冷漠,甚至对自己冷漠,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开始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与希望。总是以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用最低的标准要求自己,或者可以称为没有要求。突然觉得自己这样活着很浪费。
我想这不仅仅是碌碌无为,也许是一种自我放弃!
记得方舟还说,她唯一的特长就是写作,她说不写作又能做些什么。于是她在这唯一擅长的领域里做出自己的成就。
反观自己,曾经唯一擅长的也是会一点文笔。唯一的爱好也是这个。但因为没有坚持,如今仅存的这点会,也成为了不会。
为什么自己当时没有去坚持呢。多年以后我也问过自己,发现,很多该坚持的都没有坚持。有些是因为父母反对,比如喜欢读书,喜欢写日记。因为遇到了一些挫折,就在心里不自觉放大这些阴影,直至说服自己放弃。
其实放弃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也是这世界上最差劲的处事方式。因为一旦放弃,就代表前功尽弃。也许有一天想再开始,起点绝对不是在当初放弃的那个地方,而是真正的从零开始!
也许,这是我最致命的一个性格的弱点。也是需要我要改变的一个重要地方。它称为我心魔已经很久很久,久到仿佛已经成为习惯。导致自己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去承认自己的这份不坚持是非常大的错误。我就这样轻易并且冷漠地放弃了看书,放弃了坚持观察,放弃了写作。也放弃了自己。
如今回想,我虽然总是在冷眼旁观自己的人生,虽然总是把自己的经历看成一部电视剧。想着成功过,失败过,如今最低潮,应该要逆袭成为成功者。
然而现实终究不是电视剧,它的走向充满了未知。
当下虽然自己很能适应不一样的环境,也能很勇敢,也重拾自信。但终究还是因为旁观的心态放弃了自己的兴趣,一份曾经很值得骄傲的才能。而今,失去这么多年的充实,肚子的笔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多。那点黑色逐渐在泛白。由心底升起一种恐慌。如果再不抓住这点黑色,我又有什么值得自己去骄傲的。
我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份爱好。还是一大半的人生。总抱怨这是被人摆布的人生终究以惨剧收尾。但旁观出的这些年的任人摆布有一大半是自己不反抗而间接默认的吧。
经历让人改变许多,包括性格,价值观,和前行的目标以及去实现它的动力。它们会在一次次伤害和打击中,渐渐变成一道道风,飘散在山间。
少年时的倔强,也许依然磨蹭圆滑,被推着向前走的步伐随意而茫然。每天的忙碌只是为了糊口而已。日复一日机械一般完成着不喜欢的事情,循环,又循环。自信从中而来,因为熟能生巧!
而自己真正所向往的那些精彩。离自己越来越远,最终遥不可及。转身望着触不可及的高塔,远望着曾经的自己,就像看到镜中的自己。也许一模一样,但实际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冷眼旁观着这世界的无情,冷眼旁观着父母带着歉意的后悔,冷眼旁观被欺负的自己,一事无成的自己,离经叛道后颓废不堪的自己。没有感到过多的悲喜,也没有任何生的气息,只剩下一副皮囊维持着日复一日的平淡无奇,和不求上进的混吃等死!
于是我前半生的人生,在逝去的这么多年里记录下来的回忆没有任何色彩。一片苍白!如今的自己,时常无比后悔和遗憾自己没能有那种走自己喜欢的路的魄力和执着。悲凉中带着些许意料之中的感觉!
这就像自己看完一场电影过后,找不到方向的晕眩感让自己依然处在无比茫然之中那样的感觉。我想这是因为自己还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长久以往的旁观让自己透彻的明白我的内心还是有那么一份深深的懦弱与自卑。
不惑之年即将到来,我觉悟了吗?不懂。我能有怎样的进步?还不知道!但我想能收起对自己的冷眼旁观。收起很多的自我怀疑,建立真正的自信。认真积极努力的参与到自己的人生中!
我想在后半生的岁月中,做自己一次主。也许,在仅剩的年华里。我能找到自己所热爱的的东西,以及体验生命的价值所在。
但我依然冷眼旁观这个世界,我想一点一点填满我心里的色彩的同时,去认真感悟这个世界的精彩。继续冷眼旁观也好,置身其中也罢。把所有的点滴,都记录成文。用最古老的方式,去纪念自己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