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巫金红工作室参加首届互联网+全国名师工作室管理与发展论坛
2018年11月23日-27日,首届“互联网+全国名师工作室管理发展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赣县区巫金红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两位老师,在区进修学校王元祯校长和培训处刘鸿英主任的带领下,跨越千里参加了这场学术盛会。
于维涛、刘大春、吴虹、史金霞、张祖庆、王笑梅、孙立春等名师大咖齐聚深圳,论坛上大师汇集,群星璀璨。
论坛第一天,带着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工作的疑惑,我们聆听了五场讲座,五位大师传递的思想精彩纷呈。其中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大春院长以风趣幽默、平实易懂的语言及强大的个人魅力,从四大方面阐述了工作室的运行和项目研究——聚合智慧攻坚克难,不断开展有利于教师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的主题活动;以写促学精准发力,专业成长离不开的是“内生性成长”;向着目标努力前行,用好平台,指导性分享、服务型学习、合作式探究;多方受益共同成长,在团队协作中我们会走得更远、更好。
论坛第二天,来自江西的杨杏元校长分享了她身边真实的网络研修故事;微课程创始人李玉平主任以其特别的分享方式和学术自信向我们展示了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的飞速与便捷;沪江网首席教育官吴虹老师做的网络教育扶贫互+计划让我们看到互联网给乡村教育带来的改变;知名教育专家史金霞老师优秀的网课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知识沉淀与教育情怀;深圳市年度教师孙立春老师怀揣初心,多维度修行自己,带着在场的嘉宾一起迎风起舞。
是的,一个全新的共享时代已经到来。打破时空,降低成本;善于分享,乐于分享;服务他人,成就自己。互联网能让优质教育资源在瞬间传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也给我们的工作室带来思路——结合好线上的课程与宣传,让课堂无边界,让思维更广阔。
第三天,我们在雨后凉风中来到美丽大方、底蕴深厚的北大附中南山分校。这是实地考察、对话名校的一天。全红主任热情的接待和他深入浅出的汇报,以及学校展现给我们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浸润人心的文化力量,彰显出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情怀。
1. 多阅读,学习不止。只有敢于深度阅读,持续阅读,才能汲取能量;读人读物读课读经典,读书才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
2. 能写作,以写促学。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写作,工作室的成长也离不开想法、做法的广泛传播;工作室的成员们要会表达、会记录,坚持写下自己的教育故事、成长故事、案例随笔等。
3. 善合作,互动探究。把握好成事与成人的关系,努力把一个课题做好,成员间共生、共融、共长;坚持嘴上互动、写作互动——指导他人即是成长自己的最好途径。
4. 懂创新,与时俱进。在这互联网的时代,用新思维、新路径、新平台走出旧地图,找到新大陆;在这加与减的时代,集众志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甚至做出工作室自己的课程。
5. 会感恩,静心传承。感恩生活、感恩教育、感恩一切学习成长的机会;守住自己,不乱方寸,“从来学问欺富贵,好文章,出自孤灯下”。
梦在远方,礼在传承,乐在发展,诗在校园。视听盛宴后,来自全国的四百余名教师成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我们工作室也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正如论坛上王笑梅校长工作室分享的一个比喻,我们也要成为一颗“彗”星——成员是慧发,学员是慧尾,我们紧密围绕着主持人这颗慧核,每个人既要绽放自己独一无二的光,也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凝聚起来,辐射向更多更广阔的地方,在夜空中熠熠生辉!
撰稿:曾琬露
编辑:曾琬露
审核:巫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