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一直觉得“善良”是最难能可贵的了,像我这样内心比较自私的人,“善良”恐怕也是虚情假意吧,直到看了《哲思》的一篇文章——你是否被生活善待过,才觉得,诶,好像“善”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声音,这声音传入大脑,脑部神经接收后告诉肢体要这么做那么做,而这行为被称为“善举”。
21世纪,这是个科技不断进步,生活不断美好的时代,每天上学上班出行时最常见的就是各种交通工具了,往往上学放学和上班下班间,是交通拥堵期,特别是公交地铁了,因挤公交地铁而受伤的,争吵的是屡见不鲜,那么,在这么多人的公交或地铁上,你是否也曾有过让座或被让座的举动呢?这不经意的动作,体现的却是让座人的善。
通常我们会让座,大多数是让给老人或孕妇。在我印象当中,我坐公交经常是站着的,似乎让座已经成了习惯。我记得,有一次让座给一个老人,她笑的很和蔼并连说谢谢,车上售票员还有个别老年人都在夸赞我让座的行为,“年轻人好榜样啊!”“年轻人应该让座位”。对于我而言,公交车上“让座”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可能是这种道德心理,在我每次看见有老年人没座位而又被年轻人视而不见的时候,就会提醒我“站起来,让座位吧”,甚至有时候会因为自己没让位置自心里有愧疚感。
在《哲思》上看到的那篇文章后面,有些网友评价,讨论自己善待他人或被善待的事例:
有个网友,一次上公交没有座位,上车后站在一位农民工旁边抓着座位把手,那位农民工看见他鞋带没有系,于是提醒她,这位网友看了看又因为车在开动不方便系鞋带,后来是那位农民工弯下身子给她系好了鞋带,说了一句话:“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有个网友,傍晚她的父亲骑着电动车搭着她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小哥哥急忙的跟着他们,于是她的父亲开着后视灯照亮了一段陆地,她问他父亲怎么骑得那么慢了,她父亲说:“后面那个小哥哥怕黑,我们陪着他”;还有一个网友,在城市里看见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见地上的一张广告单,他正要把单子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没扔进去,被大风吹走了,还被吹了一段距离,让网友感动的是,那位年轻人追过去把单子捡起来回去扔进了垃圾桶里,网友认为那座城市因为有那位年轻人的存在而变得温暖。
生活当中,有很多类似的事例。说说自己从高一到现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被善待”。我们要用热水的时候要在一楼提水,那一次是下午放学,我一个人回寝室,背上背着书包,手上拿着个快递(是鞋子,大小可以想到),还要提热水壶和一桶水,因为宿舍在七楼,我就想一次性都带上去,所以一只手提热水壶,另一只手提着半桶水,快递则是搁在拿热水壶那只手旁,背上背着包,我一点一点的走着上,还不到第三层楼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后来等我要上第三层时,突然有一只手伸过来提起了那半桶水说:“我帮你提吧!”她瘦瘦高高,扎着马尾辫,带着笑容,声音很甜美,你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别提我有多感动了。从那一次之后,我能感觉到需要帮助的人被善待是多感动,每次看到,楼梯道上一个人很费力地提着一桶热水上楼时,一下子产生共鸣就会自主地上前伸出一双援助之手。记得有一次是在食堂,现在我旁边的一个男同学,打完饭后,打饭阿姨说他的卡磁条坏了刷不了,他站在那一脸疑惑又是着急又是无助,我当时,也就下意识地帮他刷了卡说“我帮你刷吧”,然后,他是笑着看着我说了声谢谢,这声音让我感到莫名的愉悦,可能这就是助人为乐吧。
然而,这简单的举动和语言却能影响我的心灵,我想,助人为乐里面反映的也是“善良”吧。我才发现,一个人的社会道德和高贵品格,真的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就能体现出来。讲了这么多,是感谢那些善待过我的人,是他们的善举感化我的心灵,至少,让我拥抱了这个带有温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