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7 小马宋线下分享总结
小马宋在创意产业工作氛围很浓的春光里,做了为时4个小时的线下分享,收获颇丰。
以下是分享的目录:
1、2016年做的事、认知的提升
2、即将面世的《朋友圈的尖子生》一书中,关于马文亚和李叫兽两人的故事
3、作为公司顾问,服务的一些有意思的公司
4、邀请的两个嘉宾的分享:《成甲说书》作者成甲,设计师王东魁
一、做时间更灵活,更高效的事
“而如果你真的想要成为一个自由人,你就最好能够先想方设法把自己从对于组织的依赖中解脱出来。”-这也是他自己开公司做事情的一个初衷。
广告公司的特点是什么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去做,每天都很忙,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时间效果。可能你输出10份策划只有一份是最终被采用的,而甲方在执行起来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折扣,作为广告乙方输出的效果很难得到客观的反馈,这样出卖时间就特别不经济。
于是小马宋的几件事文化公司就换了一种打法:通过成立小团队,对接公司CEO或者VP级别的可以“拍板”的人,进行顾问式的服务-俗称门客。不做具体业务,而是提供战略、思路、创意。在双方进行筛选后达成合作,将彼此当成朋友,平等沟通的基础上提供顾问服务;没有时间的强制,通过最高效的方式把问题解决。相比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这样的方式是能产生乘数效应的。我们熟悉的李叫兽就是因为为百度提供顾问服务,而被李彦宏看中,挖过去当百度的副总裁。
二、打破认知边界,快速成长
如果一个人能够快速成长起来,一定是有很强大的认知。
小马宋老师主要讲了在他即将出版书《朋友圈的尖子生》中两个人的故事:马文亚和李叫兽。
马文亚
小学通过玩“大富翁炒虚拟股票、高中炒房时已获得500万的资产,20多岁便通过投资积累上亿资产,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
他投资的其中一个宗旨是:寻找价值洼地,购买价值被低估的东西。在上海念高中时,他转遍学校周边的所有楼盘,发现一处被价值严重低估的别墅,说服家里买下,最终用他的2万的本金获取了50万的投资收益。
在申报大学的时候,当大家普遍认为北京只有3所好大学:北京、清华、人大,而以他当时的成绩肯定是考不上的,他通过这个理论找到一所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中国传媒大学,成功考入。
他投资的另一个宗旨是:永远不冒风险。若是这辈子只做一次,但是有1%的风险,他都不会去冒;若这辈子可以做一万次,但是有51%的风险,都会去做。
这让我想到90后创业者刘欣,他从卖游戏、炒域名到做外卖、孵化微信公众号,做过无数种尝试,都快速验证成败,是否处在红利期,能坚持去做。当一件事情不行的时候立刻变更赛道,进行另一种尝试。而不是死磕一个公司到底,用一辈子去做赌注。这对我的影响很大,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看到好的机会,就不要太纠结,遇到坚持不下去的难事,也不用悲天悯人。
李叫兽
李叫兽从小就看书,但是他看书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相信书本的理论,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他相信方法是有用的,做任何事情实现都找到一个成功的方法。
通过研究《散打方法》提高打架的胜率,成为全班最能打的高手;在考研时,通过反向运用博弈论,在大家都不告知自己申报的哪个方向时,他大张旗鼓说出来自己会报考的方向,最终其他同学都避开了争夺,他成功拿到自己理想清华研究生offer。
在他做公众号时,也是运用了这个方法,在有优势的地方形成差异化,优势越来越明显,形成马太效应,不但得到了好的营销效果,也成功拿到年纪轻轻的百度副总裁的title。
三、使服务的公司让自己受益
1、罗辑思维:管理者的默契配合与各司其职带来的公司管理的顺畅,公司公开透明、直接沟通带来的内外部信任和传播;节操券的创新开启“员工管理员工”的制度创新。
2、叮当来啦:高维打低维的网络便利店。以盈利出发对标7-11,从广泛分布快速响应的网络便利店切入一年在深圳有3亿市场的开锁传统服务项目。
3、乐纯酸奶:用户驱动产品和品牌。从知乎和微博中得票最高的20人组成专家团辅助开发酸奶,用户试吃检验产品,50W的公众号粉丝竟有50%转化率和40%的复购率!
四、嘉宾分享
成甲-从用开始,以教为学
成甲的方法很接地气,很适合我们这些初入职场不久的人学习:从身边优秀的人开始有意识的学习,代入到具体的场景和情景中去使用和检验。缩小我们跟身边优秀人最大的差距-底层知识带来的认知,有时候我们之所以理解不了优秀的人所说所做的事情,恰恰是最底层的认知带来的门槛。
设计师王东魁-好的营销方法能带来一段时间的成功,却不能为你带来作品的持续性进步
东魁老师在将一个物品从自然状态到图像表达状态的整个创作过程,我们要用到什么营销方法?同时怎么样让自己提高?在《七宗醉》的酒心巧克力设计中,就用到了“情绪、传播”的营销思路,同时他深入去结合每一种酒的特点,以及男人与女人在交往中很微妙的情绪变化、状态变化、氛围变化等,使一个设计充满了故事性和灵魂性,基于这样的历练和沉淀,得到不断的提高。
反思我们在产出内容时,是过渡倾向于技巧和方法的运用,去“撩拨”用户,搬运和嫁接内容,得到数据性的增长,还是在这个过程中挖掘用户的需求点,做到产品的深度共鸣和价值传播?
2017从这场演讲分享开启,也是步入运营行业的第3个年头了,浪费不得也马虎不得。好在各平台找到好的老师、受到很多启发。希望自己的2017跳出舒适区,野蛮生长。
以上总结,由本人原创,首发个人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故事”,不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