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觉得说读书没用,说读书并不能够直接带来什么好处,我还不如多去阅人无数,和专家去交流。
和人尤其是厉害的专家沟通确实能带来很多的收获,但是大部分时间你能见到的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人。
如果你希望通过自己阅人无数来逐渐地变得更厉害,那你只是被你周围的人困住了,你跟你周围这些差不多的人,困在同一个时代,拥有着同样的困惑,而你还觉得大家可能都差不多,自己还挺好。
实际上,如果我们想要跳脱出当下的困境,最好的方法是读好书。塔勒布曾经说过,读书是唯一有效的培养一个人才的方式。有作者说过写一本好书至少需要读50本书,读一本好书是普通人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杠杆。
我们通过书才能够和古代的那些伟大的先人们产生连接。甚至当代的人,你跟他没法建立起来任何联系,也得通过书籍来建立。
1
今天你会发现,一个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以后,他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应付现代社会高速地变化。
一个大学毕业生不再是一个知识精英,而是一个年轻人,一张白纸,走到了这个社会上。
这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够持续学习,不能够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技能很快就会被淘汰。
之前公司拓展新的业务,需要新的知识储备,我先找来了一些行业的书籍读完后快速了解了新业务的知识,对面试招聘、战术制定都很有帮助。
有时候你离行业专家就差一本好书的距离。
哪些可以定义为一本好书呢?
大家一般共识就是实用性,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改变,比如一些行业类的书籍,立马都对你新业务开展有帮助。
例如,我们之前搞数据中心相关的系统的开发, 你首先就需要读点数据中心行业相关的书籍。
实用的书一般会提供工具模型,
例如《清单革命》这本书告诉我们使用清单,就是为大脑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它能够弥补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如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这本书有新的理念,新的概念,新的想法,或者有新的发展还是值得读的。当然这些概念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具备一定的可证伪性。
当我们在书里边看到了一些我们平常所认同的观点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很兴奋,这种兴奋是危险的,这种兴奋会让你陷入到「自我论证」这个过程当中来,然后你会不断地坚持朝这个方向走。
而反过来,如果你看一本书,觉得这个书的观点怎么跟我以往认为的都完全不一样,这时候反倒应该认真对待这本书,它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不同的启发。
2
怎么能够买到好书?
首先这个作者的背景很重要的,我更喜欢选择一个专家经过了十几年或者几年的研究所做出来的一本书,而不是选择一个畅销书作家写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畅销书作家所写的那种薄薄的小册子,看起来能够卖得很多,它的特点一定是来自于简单化,如果不是一个简单化的归纳的书,就没有太多人能看得懂,所以它很难卖得很多。但是如果是一本科学性的书,它很严谨,它有论证,它有数据,它有实验的过程,往往会有点艰深和枯燥,这时候阅读的难度就会变大。
然后推荐人也很重要,比如名人推荐的,像马化腾、比尔盖茨推荐的书应该是不错的。如果这本书的观点大量被别的文章、书籍引用,证明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书。
例如,丹尼尔·卡尼曼写的《思考,快与慢》就有很多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其中的观点,所以这本书应该是值得读的。
现在基本上每本书里面多少都会引用其他好书的观点,一本好书会给你带来下一本好书,多读好书,好书就会围绕着你,它会不断地推荐。
最后内容本身也很重要
你可以先翻看一下这本书的内容或样章,看看这本书的文笔、翻译的质量,所写的这个选题的范围,是不是你所感兴趣的东西。
3
如果你读一本书,发现很难读进去。
这种情况一般是你现在没有到理解它的时候,就像让小学生去读《红楼梦》一样很难读懂。这时候不要强逼自己,放下它就好了,没必要跟自己较劲。
解决办法是可以先找点同类型简单的书,慢慢积累提升相关方面的知识,慢慢地让它发生化学反应,只要你愿意学习,任何一个领域当中,你都一定能够找到最合适的书。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看到一本新书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不陌生了,因为似乎在另外一个地方有一个类比,在另外一个地方有着同样的案例等等。
读书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地奖励自己,不断地总结自己又学到的东西。这种正向的反馈,能够带动我们更有兴趣去读下一本书。
4
接下来准备读书。
先说下读书的状态。不要一边读书一边看手机,也尽量的不要用pad或手机读电子书。好多人读着读着书,突然手机响了,微信推送来了,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尤其是稍微有点难度的书你基本上读不进去。
如果喜欢读电子书的话我推荐用kindle去阅读,因为它只能看书,干不了别的,不容易被干扰。
建议每天找到一个完整的1小时去读书。有人抱怨说我非常忙,很难找到1小时去读书。
我先举个例子,之前有个医院手术室非常紧张,经常会突然出现急救患者没有手术室的情况,后来有人给医院提供了一个建议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建议是保留一间急救手术室。 当时很多医生都反对,因为大部分时间都空着急救手术室会加剧手术室紧张的情况。后来按这个建议执行后,医院手术室反而有序的运行着再也没出现急救患者没有手术室的情况了。
上面的例子也是一个隐喻,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每天你总可以挤出来1小时时间去读书的。
怎么快速的去理解一本书呢?
首选每本好书一定是有一个使命去解决一个问题。一般来说这个书籍的开篇或者头一章,都是要跟你交代关于这个话题的研究背景,然后这个书里边最有价值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给予你的那个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
如何达成这个使命,总要有方法和步骤,书里面目录其实就是这本书的框架,结合使命提炼出来纲领,纲领就是目的和论证过程。
纲领逐步展开就是一些论据,能是一些数据,可能是一些逸闻趣事,可能是一些案例,一些调查。
基本到这一步我们就能快速清晰的理解了这本书。
《认知天性》里一本书里讲过,你不要在读书的时候在书上一个劲地画线,为什么呢?一个劲地画线是一种很舒服的过程,这个很舒服的过程会给自己一个催眠,认为自己好像很用功。当你感觉自己好像很用功,把那个书画得花里胡哨的时候,其实你什么都没记住。
真正最有效的能够记住这本书的方法是看的时候专心致志,什么都不画,看完了以后把它合起来,找一张纸,画一下它的脑图,想一想这个书的结构是什么样。想到这卡住了,这个案例卡住了怎么办,翻书看一看,这时候你的大脑产生了痛苦,只有这种摩擦所产生的痛苦,才能够让你有效地记住这个知识点。
5
弗兰茨卡夫卡说: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凿开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我们经常高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低估自己的行为对长远的影响,低估一些精神上的潜移默化,读书是普通人跃迁最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