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几天有点招架不住小朋友的小情绪了。
据说,小男生的敌意和攻击性需要有地方发泄,爸爸是最好的发泄对象。可爸爸忙于事业,没时间回家,我就莫名其妙成了小男生的攻击对象。
一提到作业,多说一句,他就会炸毛;一提到要洗漱睡觉,他就气哼哼的;好不容易上了床,刚关了房间大灯,这小子就戴着户外用的头灯趴被窝里看书——那时已经十点多了。
这下,轮到忍了很久的我原地爆炸了。
这一炸,不只是生气,还会伤心、肝、脾、肺、肾!
痛定思痛,何必呢?
娃是自己生的,身体是自己用的,跟哪个过不去都是犯傻的做法:拿生气的工夫,可以干好多有意思的事情呢!
来来来,娃啊,从明天起,放学后的时间全交给你了,啥时候你觉得作业可以签字了,拿来给我就行了;啥时候你觉得想睡觉了,自己去睡就是了。
作业做得不好?睡觉睡得晚?
那又怎样呢?
不光分清哪是自己的事、哪是别人的事很重要,“觉知、感受、接纳、顺应、调整”直到专注于自身,更重要——这是我理解的瑜伽精髓。
“那又怎样”真是一粒神药,一吃下去,立马浑身舒泰。
吃完晚饭,我就妥妥地铺开垫子,找最舒服的姿势练瑜伽,然后洗漱,再美美地贴个面膜,喝着茶,看书。
话说,因为辅导作业(说得好像功劳多大似的),这些深度滋养熨帖的事情,或多或少被搁置了,买回的一本本、一套套的书也都是刚看几页就放着了。
这样一来,一下子多出好多时间来,可以做自己最想做的、最欢喜自在的事。
正自得其乐呢,小朋友悄悄凑到我身后来:“妈妈,你现在就洗漱了啊?”
明显他很吃惊:为毛我既不催促他写作业,也不唠叨他洗漱了?一看就是有点不习惯的样子。
我若无其事:“能早点休息的时候,我一定不熬夜,洗漱完我才好靠在床头看书啊,看累了就睡了。”
他有点失落地走了,静悄悄的,伸头一看,他从一堆乐高里移步,坐书桌前了:我越沉得住气,大胆放手啥也不管,他就越知道这是自己的事情,指望不上我帮他了。
总算可以心无旁骛地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敲字,总算可以靠在床头心情放松地看书,总算可以不跟任何人生气地享受自己的时间,总算可以主动自觉地从细节上爱自己,总算可以拥抱自我内心里最想要的样子了,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