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无事,3月底的天气晴朗,春意正好,上午去了趟南京博物院,对吴越大地、金陵文化有了一些了解。自己人生中三十多年的经历和这片土地并无太多交集,回想来,来过南京3次,而且前两次都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至于对江苏、南京的印象,也就是和身边的一些江苏同事接触,网络上对江苏经济、GDP的报道描述,仅此而已。因此,可以说对南京的感受还是空白的。在博物馆的半天时间,充分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沃硕,自古至今从经济到文化的活跃,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都是十分璀璨的。
出了博物馆,也没有明确的行程目的,临时在百度地图看了看,综合地铁线路的便利情况,现地决定去大行宫,地铁旁边就有咖啡馆,而且离总统府近。2站地铁距离就到了大行宫,出站、觅食,而后顺道进一家咖啡店,一边喝咖啡,一边刷手机,最重要的是可以同时给手机充电,坐了大概一个小时,起身去总统府,步行就三五分钟。远远的、隔着马路就看到了总统府的大门,以及大门上的三个大字——赫然写着:总统府。其实这个大门八九年前第一次来南京时是看到过的,当时和T一起在南京过了2夜,匆匆忙忙并没有去哪里游玩,把时间全部放在酒店房间里了。到了总统府,排队进景区的人很多,我混迹在人群中,前后左右都是人,只能一步一步的挪行。经过三年的疫情,如今能安心的挤在密密麻麻的人堆里,竟不觉得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了。
进了总统府,漫不经心的游看,本没多少期待的心却逐渐被揪了起来,从江宁织造、两江总督、太平天国定都兴建天王府,再到成为民国总统府,这片园子历经了多少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洗涤啊!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随着人流在总统府的主轴线上往前走,踩踏着精致又充满年代感的地砖,暗红色的木漆仿佛还带着时间的温度,在光影昏暗烁明的交错中恍惚是感受到了江宁织造曹家的煊赫、感受到太平天国的奢靡,感到受民国政府的波澜起伏,而如今——人流攒动、熙熙攘攘,男女老少有说有笑的在这里游览,是啊,还是这个园子,历史的变迁是如此戏剧、鲜明又强烈的在这里映现,刹那间好像有一股汹涌的情愫,难以言说的,不知喜悲的郁结。 我突然想到了刚路过的中轴线大门外悬挂着的几幅大油画:厘治两江、天国风云、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到煦园曙光,是这样的变迁,强烈的、明显的、感同身受的变迁。南京这个富庶的土地,几度繁华鼎沸,又多少次战火硝烟,江宁的百姓在几百年的历史折腾中历尽风霜,甚至是几经杀戮,在这里,在这一刻,我能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从纵横几百年的时间跨度来感受这个城市的风霜雨雪,可以很确定的说:如今的生活是好的。
这些年,关于政治的各种讨论在的网络依然盛行,当下仍有不计其数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国家抱着不满和恶意。我想,任何的思想都是被允许的,任何制度也都是有缺点的,只是当你真切的站在这个饱经历史的园子,走过洪秀全、孙中山和蒋介石曾经走过的廊子和小径,摸着他们曾摸过的扶手桅杆,你或许才能感受到在这几百年的折腾中,金陵城的百姓历经着怎样的生死磨难,在权贵、阶级和异族的残忍杀戮中,能活下来就是所谓的文明。而相较于这些动荡和杀戮,社会平稳是何等可贵、安居乐业是何等可贵。这个园子见证了这个民族几百年的摸索,南巡曾住于此的康熙大帝他的八旗子孙们没能守住帝国的辉煌,装神弄鬼的洪秀全们在这里穿上了龙袍俨然成了又一个土皇帝,而共和国之父和蒋公也没能探索出兴国安民的法则。在这里,底层阶级和封建权贵、中华民族和帝国异族、家国情怀和个人私欲交织缠绕,成也好、败也罢,到最终都是满城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而在1949年4月23日这个园子换下旗帜后,金陵城和这个国度的百姓才逐步地、真正地走向了安稳,这是伟大的事,真正伟大的事。
园子里,游人依旧熙熙攘攘、有说有笑,此刻——历史刻度线的此刻,金陵城里国泰民安,一片祥和。
2022年4月2日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