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早上看了一篇儿童性教育的文章。在农村,留守儿童被性侵的比例很大,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样的经历无意是孩子一生中沉重的阴影。他们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无法顾及他们的成长,等到他们遇到了大麻烦,他们会难过,也会无奈地说自己实在也没有办法,出去挣钱,纯粹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还有一篇关于杨永信的文章,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承受这种惨无人道的治疗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不妥,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做为失败的例子,这些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点:自己没有错,出现这样的局面,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
真的是没有别的选择吗?
2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经历,价值观都不同,这就造就了我们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可以说是我们自己,决定了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样的世界,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
想要发生改变,需要实际的努力。如果我们只想小幅度改变自己,那么改变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生活发生本质的改变,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有时候,我们并不愿意主动去更新我们的思维方式,但是一旦我们身边发生了重大的变故,我们的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不是每个人都会轰轰烈烈,经历大是大非,我们作为普通人,也不希望发生大的变故,我们希望生活平平安安。
所以我们要依靠的,是主动地更新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主动地更新思维方式,可以分为向外,和向内两种方式。
向外就是借助外部的力量,比如多读书,多认识人,多出去旅游,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读书:
每一本书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比我们更优秀人的思维模式的总结,我们可以向牛人学习,学习别人如何思考,反思自己的不足。
如果允许可以给自己制定每天读二十本书的计划,如果你还有更大的野心,可以每年读五十本书。
读书可以让我们更有自知之明,我们能够知道自己并不是完美的,我们也能够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对于自己的困惑,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思考,给自己提供灵感。
认识人:
对于很多工作的人来说,工作已经占据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我们没有那么多机会去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工作本身有一定局限性,但是我们可以不放弃跟同事一起吃饭的机会,我们要时刻记得一个人吃午餐是可耻的,一定不要一个人吃午餐。
人是最好的活人图书馆,跟他人交流,我们可以知道新的信息,知道别人如何思考看待问题,以防止沉浸在自己狭隘的思维里。
旅游:
旅游可以让我们见识到平常见不到的东西,陌生的东西会带给我们带来灵感,带来思维方式的冲击,在冲击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去思考别人的思维方式,这样一来,我们会变得更加的开放,豁达。
如果可以,每年至少安排一次旅行。
当我们对外界不感兴趣,对别人的想法不感兴趣,就会变得顽固,逻辑闭环一旦形成,就是开始老去的那一天。
学会换位思考:
和自己不喜欢或者不认可的人或者事物握手言和是成熟的标志。我们不一定要变得和他人一样,我们需要坚守自己,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立场。
我们要抛弃非黑即白的一元价值观,让自己能同时接纳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
先理解别人,再让自己被别人理解。不是说沟通是知识的交换,争吵是无知的交换吗。
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自己首先不变成问题的一部分,通过理解减少无谓的争执,学会真正的解决问题。
关于是否能借助外界力量,改变自己,我身边就有一对很好的例子。
我认识两位网球教练。A教练家境好,父母是生意人;B教练是彻底的无产阶级人士。七八年来,他们在同样的老板下工作,认识同样的人。现在,A教练生活平平淡淡,按部就班,但B教练已经有了上千万的资产。
仔细观察,发现两个人最大的区别是:任何事情,A教练都会坚定地认为自己拥有的,自己选择的就是最好的,他不从不羡慕别人,也不对自己有太高的要求。B教练没事就看书;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就会缠着别人聊天,想方设法从别人了解自己不懂的东西;遇到比他更好的处事方法,他马上抛弃自己的旧做法,不断循环。
不同思维,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3
向内就是挖掘自己的内心,从自己过去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我们要让所受的苦难都变成有价值的资产。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我们生活中80%的问题都由20%的原因决定的,如果真如此,回顾自己的以往,常常犯的,给自己带来最多挫败感,让自己止步不前的几个问题,能找到这20%的问题,就成功了一半。
向内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能够把自己当作第三者,客观的评判自己,跳出当事人的思维局限。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问题的原因一定不全是在外部,更多地应该在自己本身,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从学会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反省,学会谦卑,事情的局面往往就会很不一样。
4
之前谈到过指数型增长曲线,思维的转变绝对是遵循这个规律的,读一本书可能和没读没有本质区别,但读几百本后,可能就有区别了。
没有最好的思维模式,只有更好的,所以我们才说要终身学习。
转变思维模式,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地向外借助更强大的力量,向内更深刻地反思自己,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