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中谈得上热爱的事物不多,体育算是一个吧。许多人或许为之狂热过一时,但却未必能爱之一世。庆幸的是,我还未发现这份热情有任何降温的势头。
爱侣间常将相恋的纪念日看的甚重,而我也曾为何时与体育结缘伤神良久。潜意识中,倘若不给这段缘分的起点安个具体的日期,仿佛也就枉为一个体育迷。后来想想,纯粹自讨没趣。既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又何必执于那个已经逝去的日子呢?
在所有运动中,我视篮球为挚爱,不仅在于看了多少比赛,对球员了解几何,更在于自己也能在赛场上全情投入,体味胜负同悲欢。可竞技体育的魅力却又绝不仅限于篮球,仅限于某个单项,那些或热血沸腾,或黯然神伤的时刻,才是这饱满热情的全部意义吧。我试着重走我的奥运观赛之旅,心灵之路,希望这些零散的碎片,能唤起你我共同的回忆,不同的感触。
初看奥运,便是家门口的北京奥运会,何其有幸。那一年,中美揭幕战大姚的开场三分,点燃了五棵松一万八千人的热火,孙悦追身大帽霍华德,姚明扇飞了科比的上篮,陈江华的抢断快攻让身后的NBA巨星束手无策。与世界冠军西班牙的鏖战,或许是我们离奇迹最近的一次。常规时间打平,加时赛憾负。我忘不了赛后队员脸上写满的不甘。事关能否进入八强的中德对话,赛前姚明誓言不进前八不剃须,最后时刻易建联中投命中准绝杀,这是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最后一场胜利,却也同样是男篮在世界大赛中的最后一胜。那一年,鸟巢的跑道上,中国飞人刘翔退出了比赛,但是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却在这里横空出世,用三个世界纪录征服地球,并由此统治男子短跑,直至如今。那一年,林丹首次登顶奥运冠军,决赛的另一个主角,便是李宗伟。而后永远悬念迭起的林李大战,又成了多少人的回忆。那一年,郎平远在美国执教,陈忠和带着中国女排向卫冕进发,第八次“和平”大战以美国女排的艰难取胜告终,一石激起千层浪……
记忆来到2012的伦敦,中国的三大球无一建树,早早出局。好在林李大战依旧精彩,林丹卫冕,羽毛球队足够给力,包揽五金。奥运前夕的钻石联赛上,刘翔在家乡上海的大雨中跑出12秒97,那一刻,所有人都会相信,飞人归来。可当他再次站上奥运会110米栏的赛道时,却也再次被无情地挡在第一个栏架前。在他单腿跳向最后一个栏架俯身亲吻时,解说员杨健泣不成声的解说至今难忘。我不是个阴谋论者,因而我偏执地坚信,这就是一个运动员对于这项运动最深沉的爱。跑道上的中国飞人倒下了,但泳池里的中国飞鱼却由此崛起。孙杨摘下游泳奥运史上首金,叶诗文打破世界纪录,力抗兴奋剂言论。然而,最令人艳羡的或许并不是他们的成绩,而是年龄。那一年,孙杨21岁,叶诗文16岁。那一年,陈一冰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观众,却未能征服裁判。赛后的观众专家业内人士谈论着所谓的不公与黑幕,可又有多少人的记忆中留下了陈一冰的大度拥抱和那一抹荣辱不惊的微笑?即便,这并不是个完美的退役……
16年,我的高考之旅尘埃落定,也终于有机会专注地看回奥运。首次入主南美的奥运会,自然也少不了新的故事。白岩松独到的开幕式解说点燃了不少非体育爱好者的热情。15年重回亚洲之巅的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五战皆墨,大赛不胜的尴尬纪录还在延续。菲尔普斯还在延续着他的神话,并将金牌总数锁定在23枚,奖牌总数锁定在28枚。有多少人在感叹着他的惊为天人?中国泳坛也注定不会平静,霍顿赛后的言论激起了不少观众的不满,但孙杨赛后得体的回答却也让我看到了他不同于伦敦的成熟。15年在喀山横空出世的宁泽涛,未能将奇迹延续到里约。赛前的万众追捧,赛后的一片沉寂,社交软件圈中的众生态,或许就是竞技体育残酷性的真实写照。又有多少人仅仅是冲着他出众的颜值而来,却对他的表现不屑一顾呢?泳池里热点自然少不了傅园慧,但或许更多人看到的是她浮夸的表情包,独自征战时的轻松写意,却鲜有人注意她在团体接力赛后的自责。后刘翔时代的中国田径,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成功接棒,男子4×100接力取得了奥运史上最好成绩,但我们也不该忘记北京世锦赛上的第一棒莫有雪,正是这些名字让我不再关心牙买加破纪录与否,博尔特能不能创造三连冠伟业,这是一份属于中国田径迷的心潮澎湃。经典的林李大战再现,只不过这次相遇,提前到了半决赛,只不过这次相遇,以李宗伟获胜告终。尽管李宗伟再次折戟决赛,但他与林丹的惺惺相惜,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还有张楠付海峰的双打决赛,这是本届奥运会最刺激的比赛没有之一,即便是女排夺冠。对了,还有女排。这支威武之师跨过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与小组赛中输过的荷兰队,时隔12年再次登顶。那是我在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泪目。赞美之词感叹之词已然说尽,我更想说的是,作为团体项目的三大球一直是我们的短板,而女排虽然战绩辉煌,却也更像一块遮羞布,三大球的崛起,敢问路在何方?
洋洋洒洒千来字,算是勉强把我三届奥运会的所思所感重新展现。然而,却也还有太多还未说尽。我并不奢求多少人能耐心地看完这些回忆,只愿你们能在这些星星点点的细节中,找到属于你们的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