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93:初一、高一成绩的虚伪性
目前我们的教育分级是这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体质因素决定了三个断层,即小学/初中,初中/高中,高中/大学三个断层。这种断层体现在,以小学/初中断层为例,小学期间最后达到的知识水平低于刚上初中时所要求的最低知识水平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当升学时,开始阶段学生会感觉突然的吃力,那种难度突然增加一个档次的感觉。当然,义务教育制度在不知不觉间又增大了这种断层。
那么,在断层发生的那个时间段,特别是那个暑假,有的孩子就做了适当补习,有的孩子就玩耍了(这里不讨论应当是补习还是应当玩耍,只讨论它会带来什么后果)。于是,在一些比较好的中学的初一,或者高一的初始阶段就会出现孩子和孩子拉得差距很大的情况。差距大原因,一方面,其中小部分孩子的确属于牛蛙型(这里不讨论这个),但是不少孩子,则是因为提前学引起的先发优势。这种先发优势,隐藏了孩子的成绩的真实性,最大的危害则是蒙蔽了大部分孩子家长(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两年后的初三或者高三,不少在初一和高一的牛蛙,成绩下去了,尤其是初三,甚至不少孩子从初二下学期开始成绩就断崖式下滑了)。
对于初一高一的孩子家长,不论是你的孩子成绩是落后还是领先,都需要清醒的头脑去分析这个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应当视自己的孩子为普通娃娃,而不是以牛蛙待之。如果在初一开始阶段是恶补导致孩子成绩领先,这时要看看领先多少。领先不多的话,建议停止恶补(因为随着孩子逐渐开始更多科目的学习,将会出现没时间恶补的情况)。如果孩子成绩暂时落后,但是落后不多,这时候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分析试卷,那就是最好不过了。分析试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分析出孩子是因为什么暂时落后的。可能是因为别的孩子先发优势,孩子乍一接触新概念发蒙而落后,家长经过分析,发现孩子如果有潜力的话,就要沉住心,鼓励鼓励即可,而不需要心慌,看别的家长给孩子报班,自己也报班,这很可能使孩子丧失了锻炼自我学习能力、独立自考能力的绝佳时期。
如果孩子成绩领先,但是不大,但是确是恶补在先(这个很多家长只看成绩,对于正确健康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还要看背后、过程,而背后的事情以及过程,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有精力能够发现的);或者是发现孩子貌似没什么潜力(顺便插一句,没潜力,考不上大学,还是自己的孩子吧。),此时给个方法(可能方法很多,我自己摸索的方法),那就是要求孩子在无任何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向前自学,根据自学完成情况,进一步判断孩子是否有潜力。如果有潜力,努力985吧;没有的话,家长也犯不着难受,211也可以,再说了,“行行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