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真圣人谦虚,对假自体忠诚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具足”。实际上是说每个人都是圣人,王阳明对他的学生说你是圣人,算了吧,我怎么可能是圣人。王阳明说,你不能谦虚,谦虚之后你的这些圣人之智就没有了。

我们如何看待圣人,我觉得大多数人虽然没有说像王阳明那样将自己视为圣人,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将自己放在超越圣人的位置之上了。

原因是什么?很多人发朋友圈,晒美食,晒生活,想获得他人赞赏,而这时有人说你这些美食是什么转基因,生活那地方出现了什么不好的事,你认识的旁边那个人哪不好,或者直接攻击你本人的,你说的狗屁不通,当然了你会难受的要死。

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完美无瑕圣人的位置上。当有一个人对你提出质疑,说你说得这是什么狗屁不通,你也许会说一些和前人所说的“老话”有矛盾,而遭到反驳。

有时候我们向外展现自身,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自身如此完美,皮肤,相貌,美甲,智慧,心得,美食。处处都透露着我很好,遭到反驳和反对是常态,孔子几千年过去了,也有反对的,王阳明活着的时候也有人反对心学。

所以有人说我们哪方面不够好是自然的常态,而这种常态是如何搞得你难受的呢?

我觉得是因为我潜在的认为圣人是完美无瑕的,所以我很好,我从不害人,心地善良,虽然我嘴上不说我是圣人,但是潜在的却以圣人自居了。难受是将自己置身于圣人之位上,下不来了。

痛苦的人常常在想:我无缘无故,不招惹是非,为什么倒霉的偏偏是我,我一点错也没有啊。这不就是将自己抬得比圣人还高嘛。

这成为虚假的圣人,心理学上有真假自体,王阳明说的是真自体,而我们常常做的是假自体,还经常玩无辜和清白。

而一个虚假的自体产生,是因为当时妈妈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妈妈不能准确的回应和关照婴儿。

当孩子需要喂奶的时候,妈妈以为孩子是困了,当孩子困了,妈妈却喂奶。时间颠倒几百次之后,婴儿就会不知道什么时候的反应是正常的,到底是困了该叫,还是饿了该叫,于是那些本能的需求被妈妈训练的开始顺从,不知道什么需求才是自己真实的,而把虚假的需求当成是真实的。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虚假的自体。

虚假的自体遇到事情让我们难受,原因是形成的时候就是这么难受,难受是对当时错误回应的重演。

很多人是对真圣人谦虚,对虚假自体忠诚。

当别人夸自己长得帅,漂亮,个头高,衣装得体,就会很高兴

有人说你可以胜任这个任务诚惶诚恐,对一项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新的目标的时候却说我不行,还是你来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导读: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个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顶点。王阳明那神奇莫测的智...
    小播读书阅读 36,083评论 4 144
  • 在使用 python3 过度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这里慢慢收集记录,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安装问题 Lunix...
    风Boy阅读 27,832评论 1 5
  • 懒得写诗 懒得 记录 生活的一切 懒得思考 其中蕴藏的 道理 生活 它是船 我握着舵手 懒得做 勇往的水手 它磕磕...
    郑淼阅读 2,498评论 1 1
  • 很多人在开始新的一天之前,或多或少的会打开朋友圈,看看朋友的动态,难免会看到扑面而来的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和各种名言。...
    Crecent阅读 1,3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