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何善良?

真正的善良是什么?

善良本应是一种代表美好的人性品质,然而现代发展飞跃,人们却对善良有了曲解,普遍认为它是  一种懦弱、愚昧的表现,耿胜宇将现在的善良和“伪善”画了等号。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人们对善良的误会呢?

纵观中国历史,五千年文明悠远流长,自古以来便有提倡“仁义礼智信”的善良品质,然而结果却是近代中国遭遇西方的长时间压迫。传统的“性善论”被“性恶论”所击溃。后来者难免会产生对善良定义的重新思考,以至于产生了现在“人善被人欺”的普遍认知。

除此以外,随着大量的其他文化输入,网络上充斥着类似于“丛林法则”的主流思想。它极力地放大了“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观点,并且贬低了人们对善良的价值认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多数因为善良而被骗的事件,无不使得人们对善良几乎失去了信心。

人性本身的黑暗一面就与善良存在冲突。在愈加功利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考角度更多会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如果一开始损害了自身利益,之后回报又不足以弥补损失,人自然就不会善良。只有回报值得付出的时候人们才会考虑做出“善良”的举动,这种带有明显目的性的“善良”便成了伪善。人要善良不仅仅是要克服外在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有牺牲自我的勇气,显然现在人们大都无法做到。

事实上,对善良的曲解是人们将主观感情、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这无疑片面而肤浅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的确可以反映出人们对当下社会环境的一种认知。

这样看来想要改变人们对善良的曲解,首先便要从整体的社会氛围进行改造。多进行好人好事的宣传和网络教育等。就个人而言,我们更应主动发现非“伪善”之事,而不是以偏概全通盘否定。

诚然,以前人们将善良坏的一面无限放大,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让真正的善良回归。可在我们批判对善良曲解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忘记善良本身的缺陷,不能片面理解的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汉语大辞典》是教书育人之物,它自然要将好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看。而网络的则可以反映社会的主流看法。两者之间不是一定要选其一,而是相互思考辩证,不被大众主流所带走,这样的善良便是真实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也许这就是注定,我遇见了这样的你: 不似江南烟雨的温婉,不似大漠风发的热烈,而是眉黛间带着与生俱来的英气,摒弃了世...
    四灵阅读 230评论 0 1
  • 德国VS法国 这场比赛,看现在的水位,感觉德国是赢不了的。初盘主让平半低水,示强主队,即时水位升到高水,继续示强,...
    科比N神阅读 467评论 1 1
  • 一旦有某种与我们截然相反的信念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就会使我们心烦意乱。 同时,一旦它闯入我们的内心之中,就会与他所...
    雷迪雷阅读 568评论 0 1
  • 1982年3月8日 今天是三八节,也是东平和津生结婚的大喜日子。我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上了10元的礼钱。 东平与我是...
    刘爱国阅读 525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