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国之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趁春雨迷蒙,且把春色暗藏。——题记
春雨迷蒙,润物无声,落一地春日诗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写《春夜喜雨》时,怕也是刚经过了一个干旱的冬天,怀着久旱逢甘霖的心情,讴歌赞美着那春天的第一场雨,要不然,“喜”从何而来?

守著窗儿,隔帘听雨。当然,这春天的雨是没有声音的,它静悄悄的飘洒,荡涤天地间的污浊,换来清新湿润的空气,也让人不禁想起那些雨中的诗句——
“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的清新淡雅;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缠绵惆怅;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淡然出世;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冷清寂寞;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的孤单愁苦;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期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志豪情……

那些浮动的光影越过千年的时光在雨水中斑驳,多少心事在雨声中搁浅。雨落成湖,那些秀美哀怨的词句淤积于心湖之上,孕育出一株青荷,轻灵灵独立于红尘。那朵自晚唐摇曳在心湖的荷,枯了又荣,荣了又枯,一岁岁,一年年,在唐诗宋词里浸润,总在落雨成诗的日子里浮出水面,临风而舞,依水而歌。

那些清丽词句奏响的乐章,是雨季屋檐下那串风铃,环佩叮当,忽远忽近,起起落落无绝期。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背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