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一定会为孩子着想吗

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刘学州事件,想必大家都一定记得,小三妈妈为了能和刘学州爸爸结婚,将新生婴儿刘学州卖了,后来嫁给了刘学州爸爸。

这样的父母遇到了,你会感激他们吗?

社会伦理告诉我们,父母生育了我们,我们都应该对父母百般孝顺,这是中国一直秉承的原则。

可是做父母的,真的,就没有可以谴责的吗?

孩子从出生,接触的第一个人,就是父母。

父母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可当我成为了父母以后,我也才明白,做父母确实不容易。

但我也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做父母之前一定要抛开自己,抛开自己是个男人,自己是个女人,可以没有了人际交往,可以没有伙伴,唯独不能没有孩子。

恰恰这一点是好多父母很难做到的。很多父母,不能转换过来这个角色,始终不能过渡到父母的这个角色上。

这样子女就成了父母的附属品,高兴时给孩子讲讲他开心的故事,不开心的时候,孩子就是他发泄的对象,孩子的一生都在为他实现梦想。

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把子女作为对付老公的筹码,不断地给子女,灌输父亲的不对;

就算是结了婚的女儿,也认为老父亲是导致这个家庭不幸的那个人,她不愿意让儿女们听她说任何关于成家立业的教训;

她只愿意放大孩子们对于快乐的追求,甚至她孩子儿子说,她的娘家有个例子,因为老公对老婆不好,等儿子长大以后,替妈妈出气,去打他的爸爸。

可她的儿子始终没有这样做,因为儿子发现,爸爸似乎不是妈妈说的那样坏。

爸爸出门回来一定会给儿子带吃的回来;妈妈不在家,爸爸一定会做好饭等妈妈和孩子们回来吃饭;子女们不管谁有了麻烦事,爸爸总会去第一个冲出去。

而妈妈呢?

妈妈出门回来,会问饭做好了吗;爸爸不在家,做饭的是子女们;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家庭到处弥漫着冰冷的气息。

但在家庭中妈妈却最受子女们喜欢,因为妈妈会让孩子们开心的玩;妈妈不会为吵架的子女,解开疙瘩,因为子女们开心地成为亲姐妹,妈妈就很孤单。

因此这个家庭,一直都围绕在妈妈身边,妈妈始终不能放弃她在这个家庭中的中心地位。

这样的妈妈,是在为子女着想,还是为了自己开心、幸福,如果遇到这样的妈妈,你会幸福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天15分钟读书,继续进行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